第492章 未来的“明君”与“贤后”(1/2)
第492章未来的“明君”与“贤后”
“好是好,只是义学大多都是开蒙为主,”冯先生蹙眉答道:“教些简单的识字断文与通识。义学的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就算你以东宫名义办学,恐怕也难有高水平的先生愿意去教授。若你想要以此选材,恐怕不现实。”
说白了就是个恶性循环。世家大族的子弟,从三岁开始就受到精心培育,请了好的开蒙先生帮着开蒙,到了上学的时候,基本都有个十分良好且扎实的基础。
这样的孩子教起来省心,也容易出成果,因此越是鸿儒,越倾向于收那些天资聪慧的世家子为弟子,稍加点拨便可有进益。
可义学里的那些穷孩子,别说基础,进学堂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睁眼瞎,而且许多人去上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科考,而是为了些许识几个字,好去当铺之类的地方,当个学徒。
这样的学堂,一百个孩子里,也不见得能有出一个有资质,有毅力,家里也支持,自己也愿意进学的孩子,因此哪里有先生愿意认真教。
上官静知道,冯先生说得都是真的。
她不是刚穿越过来的小白,在大周生活了近十年,她已经熟悉了这个社会。她也不是后宅一无所知的小姑娘,萧景珩当上太子之后,一半的政务都是她帮着处理的,她对大周朝的政治形态、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都十分熟悉了。
她知道,现实永远不可能像爽文小说,有先进理念的穿越党一拍脑门就能改革新政,三五十年就能带来日新月异的跨越发展。
那么厉害咋不上天呢
她现在事实上也是一个国家的管理者之一,她当然知道普及教育重要,就好像她知道发展经济重要、她也知道国防建设重要、她也知道民生无小事、她也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看似不靠谱的一对小夫妻,眼下在邓文韶和瞿靖武眼中,已经是未来的明君和贤后。只要想想这两位上位之后的日子,邓文韶他们就觉得充满希望。
还是那句话,现实不是爽文。
然而当年读书欠下的债务,邓文韶其实到现在都还没清,虽然眼下他已经是五品官,但为了还债,日子过得依旧十分节俭。
“先生没错。”上官静笑了:“我是您教出来的,因此自然和您一样,凡事总想个利字。只是景珩将来要登基为帝,百姓民生得利,就是我们得利。民为贵总是要牢牢记住的。”
“微臣想要谢过太子殿下和娘娘,”邓文韶开口说道:“谢太子和娘娘,能给微臣一个追随二位的机会。入东宫做署官,是我邓文韶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静儿说得对,”听了上官静的话,冯老头沉默了一阵子之后,叹了口气:“我老了,竟然也开始老糊涂。凡事总想这个利字。”
然并卵。没有哪一条是容易做到的,难不成一句教育好,她就能全国上下大规模推广义务教育绝不可能!
邓文韶今年四十几岁了,他其实很聪慧有天分,二十七岁那年中进士,在寒门士子中,算是很早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