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三国之霸王孙策 > 138、书院考试前

138、书院考试前(2/2)

目录

“程公无须多虑,明年就要大举出兵荆州,为家父报仇,还要多多依仗程公!”孙策突然话锋一转,开口说道。

程普闻言一愣,顿时放下杯子,起身拱手,请命道:“请主公以我为先锋!”

孙策笑了笑,起身拍着程普的肩膀说道:“程公放心,荆州这场仗还有的是打!”

说罢,孙策也不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去。

只留下程普一人皱着眉头,站在柳树下缓缓思索。

孙策之所以要把程普留下,给他好好做一下思想工作,就是因为孙策隐约记得,历史上周瑜和程普就曾关系不睦,甚至一度影响了战争发展。

《三国志》记载:“(周瑜)惟与程普不睦。”

两人之所以关系不睦,原因其实很简单。倒是与今天发生的事情颇为相像。

《三国志》记载:“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江表传》也曾记载:“程普颇以己年长之故,数次侮辱周瑜。”

然而,周瑜性度恢廓,折节容下,始终不与程普计较。程普后来敬服周瑜而愈加亲重,更向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过程是曲折的,结果却是好的。

不过孙策仍旧不希望因二人的不睦,而影响了战事的发展,所以还是需要开解程普一番。

7月12日,孙策一行离开历阳县,往秣陵而去。

13日,孙策至秣陵。

秣陵城外,除了留守文武前来迎接,还有一大批士子想要一睹孙策的风采。

秣陵书院即将举行入学考试的消息已经放出去好久,时间初步定在了8月1日。

通过了入学考试之后,便可以在秣陵书院学习三年,这三年时间内由孙策出资负责学生的食宿。

三年后,通过结业考试,即可由吴侯幕府进行授官。

虽然授官基本上只是县中的佐贰官,或是军中的基层军官,甚至一县县长亦是难得,但仍然有一大批士子对此趋之若鹜。

授官只是其次,仅仅是能够在秣陵书院学习三年,便对无数的士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因为造纸术的普及,书籍大量出现,可是仍然有许多孤本典籍被豪门士族放在家中收藏,不愿拿出。

为了让秣陵书院能够有足够的书籍,孙策强制命令治下各郡士族少则献书两本,多则不限。

为了迎合孙策,或是被逼无奈,结果便是其治下大量士族,纷纷献书。

当然,孙策也不是那么的霸道,当孙策命人将所献书籍抄录之后,便重新归还,一同归还的还有一册纸质抄录本。

毕竟,那些出自先秦和西汉的竹简书、帛书大多价值连城,多为大小士族的传家之宝,孙策还不至于干出夺宝之事。

据新任秣陵县令徐逸清查,秣陵县内外已经聚集了上千名士子,恐怕到了考试前一两日,还会有更多的士子到来,总人数应该会超过两千。

这些士子之中,有才学的恐怕不过十中一二。

其余之人,大多是中小地主家里的孩子,有钱读书,却请不起名师,才学只是一般,甚至有不少人只是识字罢了。

剩下的有才学之人,或者说能够通过秣陵书院考试的人,他们大多是孙策治下各郡的士族子弟。当然,可能也会有荆州、豫州或徐州来的士子前来碰碰运气。

除了士族子弟,孙策麾下不少官员的子弟都会参加这次考试,比如朱治的养子朱然、程普的儿子程咨,黄盖之子黄柄,桓阶的长子桓佑等。而这些人也势必要进入书院。

事实上,这次能够进入秣陵书院的名单,已经基本上内定了,要么是孙策治下各个士族子弟,要么是孙策麾下文武的子弟。只有一小部分的名额会由寒门士子,或者是外州的士子获得。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