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 > 第123章 再搞一波

第123章 再搞一波(2/2)

目录

柏林影后李晓苒宣布,不再参与今后金马奖的评选,表示对金马奖很失望。

威尼斯影后俞妃红紧跟着宣布,不再参加今后的金马奖评选,表示对金马奖很失望。戛纳影后高媛媛也宣布,不再参加今后的金马奖评选,表示对金马奖很失望。

香江演员吴奇华召开记者会,宣布自己今后不会去金马,并对金马深感失望。

随后,又有很多获得提名的香江电影人宣布,不会去今年的金马……

出乎预料的是,胖冰在接受采访时,居然也说支持曹阳导演的决定。

董瑄虽然咖位不大,但也是金狮电影里的演员,又参与了《密阳》的拍摄,所以她也站出来支持曹阳,并没有出乎预料。

之后,丁佳利、周一卫、王洛旦、廖琪智、富达龙、温郑蓉、车小……

凡是参演过曹阳电影的演员,都宣布不再去金马。

就连北电的老师王进颂,也很委婉的表示,自己主要职责还是老师,参演电影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是为了去电影节,所以像金马这种电影节,他是永远不会参与的。

以他的身份,能说出这种话,已经很了不起了。

据说还有更多的演员想跟着表态,但却被压了回去,说这样影响太大,不利于两岸团结……

6=9+

这件事沸沸扬扬的闹得很大,大量得奖者缺席,本该星光灿烂的颁奖典礼却显得黯然失色,以至于潦草收场。

事后,侯可明还专门给曹阳打电话,并没有说责怪的话,而是专门解释学校没有出面支持曹阳的原因,这种事学校出面性质就变了。

并且最后告诉曹阳,今后凡是青影厂拍摄的电影,一律不再参与金马奖的评选,以此来表示学校的态度。

2003年2月1日是春节,曹阳紧赶慢赶,还是没在年前做完后期。

本来想放下手里的事回国过年的,但是想想,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干脆做完了再回去,免得来回折腾。

给父母打电话说明情况,父母说没事,在哪不是过年,不用专门回来一趟,最后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吃好、喝好、多注意身体……

曹阳让老顾和程建业带着学校来实习的三个人回国了,他们在这里也帮不上忙。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奇怪,在老顾和程建业他们还在时,曹阳哪怕一天天的忙着做后期,见到他们的时间很少,但也没觉得孤单。

可现在人一走,不知怎么,突然就觉得孤单起来,哪怕是经常见到贝尔曼,也消除不了这种心里的寂寞。

他倒是经常能接到李晓苒她们几个的电话,可电话里聊得越多,心里就越孤寂。

曹阳有些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

柏林电影节今年2月6日开始,肯定赶不上,只能等5月份的戛纳了。

国内老谋子的《英雄》在12月份大规模上映,截止到现在将近两个月了还没下映,不过票房潜力已经不多了,只不过是想慢慢磨到2.5亿。

在这个年代,国内导演的票房到2.5亿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在此之前,正常放映的电影,能有个三四千万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老谋子一下子把这个数字拔高到2.5亿,对这个年代来说,巨大的影响力不亚于在小日子投下了小男孩。

虽然正经的影评人大都在骂老谋子拍的不知所谓,但他们影响力可有可无,对于上层对市场潜力的预估造不成丝毫影响。

有趣的是,老谋子被骂的不止是剧情扯淡,还有《英雄》的画面。

影评人说这电影画面一会白一会红,一会又是绿又是蓝,看的让人头晕眼,不知道老谋子是不是也老眼昏了,净搞些玄乎的东西。

不过不管影评人喜不喜欢,老谋子的《英雄》算是开启了国内商业大片时代,让人看到国内商业电影也是大有可为,加速了资金向电影市场的流转。

一直到2月10号,曹阳终于完成了电影的全部工作。

还好现在才2月份,还能回国,不然再过一段时间,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回国就是个麻烦事了。

在回国前,还专门搞了个记者会。

这是贝尔曼和哈维韦恩斯坦安排的,就是想宣传下电影,让人知道《卑劣的米尔克》已经制作完成。

一开始记者肯定是提问这方面的问题,但也不可能全是这些问题,有个记者出于习惯最后问道:“曹阳导演,请问你完成这部电影后,有没有后续的计划”

曹阳想了想,觉得这是个机会,总不能注册登记了五部电影,在其他导演不知道的情况下,到时候创意撞车吧

自己先说出来,也能让有这些创意念头的导演,打消想要拍摄的想法。

“我的每部电影,剧本都是我写的,我很喜欢写剧本,脑子里总会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我会把这些念头都写出来,然后扩充为一个剧本,等我觉得自己有能力了,就会启动项目。

我目前已经在版权局注册了五个剧本,这些剧本都是我后续的电影计划。”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