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我用超量智脑翻天覆地 > 第112章 强行开团(大合章)

第112章 强行开团(大合章)(2/2)

目录

首先由马丁教授先提问。

“目前关于数学模型表达微观电离结构最常用的就是薛定谔方程式:\\[i\\hbar\\frac{\\partial\\psi}{\\partialt}=-\\frac{\\hbar^2}{2}\ab^2\\psi+V(r,t)\\psi\\]。

不过具体到涉及到多电子体系时想要用薛定谔方程式求解就变的非常困难,所以普遍用的是近似求解法。

这种近似求解法有时候得出的结论只是个大概,并且常常具有误导性,所以很多时候不被人所重视。

可按照秦衡同学你的推导方式,算出来的结果非常精确甚至能直接算出微观电离结构,这当中你是否用了一种新的理论与数学计算方法呢?”

虽然秦衡已经预想过马丁教授肯定会问到这个问题,但还是想到这居然会是今天第一个问题。

该说有名望的数学家果然大多数都是直肠子不懂什么弯弯绕绕吗?

果然很符合数学的刻板印象呢。

接下来秦衡就有些头疼了。

甚至想起了自己在五姨地球记忆中见过的某款联盟游戏。

这种感觉大概就像是一人落单和对方团队照面对方上来就闪现疾跑全交放R强行开团。

那么请问阁下该如何应对?

…………………

其实这个推导过程是秦衡从五姨给出的公式里逆推出来的。

想比较新的数学理论震撼现世,秦衡觉得新的计算方法更容易被人接受,他思索了片刻,才缓缓的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考虑到原子不同状态下的电子波函数和能级,进而分析电离过程中电子从某一能级跃迁到自由态(电离态)的情况。

我将多电子体系的波函数近似表示为单电子波函数的乘积(对于闭壳层体系)或Ster行列式(考虑了电子的交换反对称性)。

这样一来就通过自洽场迭代过程来求解单电子波函数和相应的能量,以描述多电子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电离能等性质。

其基本思想是每个电子在其他电子形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通过不断迭代直至达到自洽来确定电子态。”

秦衡的这一番话说出口后,对面的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秦衡也没有催促,因为他知道这已经足够对方消化很久了。

然而马丁不愧是当今数学界有名望的教授,大约只过了五分钟左右,他两眼放光,显然琢磨出了点别的东西,神情激动地说道:“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它该有新的数学理论依据不是吗?”

秦衡双手一摊无奈表示道:“这也是我灵光一闪想出来的计算方式,具体的数学理论依据并没有完善。”

马丁教授立刻兴奋的回道:“那就让我们今天来完善这个理论如何,对于微观世界的数学解析将会自我们起始。

如果说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那我们的今天完善的就是上帝圣经!

用数学的方式开启了一扇通往微观宇宙的大门,让人类对世间真理的奥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马丁教授此言一出。

他身后的那群“学生”瞬间来了精神,立意如此高远前景如此宽阔的课题他们就算蹭一波那也是赚翻了啊!

对于国外学者兴盛科研前先讲故事这一套作风秦衡也是早有耳闻,而今天他终于亲眼见证。

只是秦衡没想到连彼得·约瑟夫·马丁教授这样在数学领域早已功成名就的大教授亦不能免俗。

这都还什么都没做呢,就先将口号确定好了。

《上帝圣经》

听上去倒是非常唬人。

虽然秦衡一贯认为科研工作者本该远离这些牛鬼蛇神,但国外科学与神学的界限却非常模糊,对此他也不好做什么评判。

视频会议还在继续。

马丁教授:“我觉得在构建多电子试探波函数时充分考虑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具体体现为采用斯莱特行列式来表示多电子波函数。

因为斯莱特行列式具有这样的性质:当交换其中任意两个电子的坐标(包括空间坐标和自旋坐标)时,波函数的符号会发生改变,这正好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对于电子波函数反对称性的要求。

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在近似求解多电子体系时不会出现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情况,使得得到的结果在满足基本物理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多电子体系的状态。”

秦衡对此补充道:“基于单电子近似构建了单电子哈密算符。

对于一个含有N个电子的体系,假设第i个电子的单电子哈密算符为\\hat{h}_i,它包含了该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能以及在其他电子平均势场中的能量项。

然后通过求解每个单电子哈密算符对应的薛定谔方程(当然是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比如波函数的正交归一性等),得到单电子轨道波函数\\varphi_i,这些单电子轨道波函数再组合成斯莱特行列式形式的多电子试探波函数用于后续的变分计算。”

在持续了整整十个小时的对话当中,物理学家们构建的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开始被秦衡和马丁教授两位数学家们用符号和公式一一对应解析。

除了引力之外的其他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都能在这个框架内得到很好的解释。

但这个微观电离的数模理论并非完美,其实还存在一个理论上的空缺。

这种空缺导致此番理论仅适合于超导状态下的超导体,因此不能将这种数学推论完善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推广开来。

不过这一次的数论结果对于理解超导电离结构起源和演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对于蓝星的超导领域乃至全人类的科技都有了明确且积极的正向进步作用。

…………

十个小时的会议时间。

这还是秦衡第一次与其他人进行过如此长时间的科研讨论。

至于讨论的结果可以说双方都收获满满,这是一次成功的双赢!

若非洛北溟肚子发出嗷嗷待哺的声音被秦衡捕捉到,从而发现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晚,或许这次会议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秦衡委婉地提出会议时间太久自己精力不济需要休息。

对面老迈的马丁教授闻言面露遗憾,不过稍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刻精力充沛的说道:“关于这次会议你我讨论的内容,我能整理成相关论文发表出去吗,放心你是绝对的一作!”

“额……”

秦衡犹豫了,不过犹豫的原因并非是着作权,而是他疑惑问道“这相关的数学理论并没有完全完善,就今天这些内容能发表成论文吗?”

马丁满面红光激动道:“数物前沿科学的每一小步都具有深度记录的价值,就像正餐前的甜点一样,也是有其独特作用的,该让那些放弃数学转攻物理的人们看看,唯有数学才是唯一与真理沟通的正确方式!”

既然马丁都这么说了,秦衡还能怎么办呢,当然只能答应他啦~

在会议结束前马丁还发出诚挚邀请,希望秦衡可以去往剑桥大学或者如今他所在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秦衡对此几乎没有任何考虑就拒绝了。

如今出国深造对他而言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更何况华大超导实验室刚刚焕然一新走向正轨,他不可能放下已经规划好的将来去到另外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进行学术研究。

马丁对此表示惋惜,不过哪怕如此他也声明自己的邀请长久有效。

两人告别前约定了下次会议沟通时间定在了一周后。

然后这次视频会议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