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夏帝国成立(1/2)
靖难军在东南沿海建立了大量的机场,部署了足够多的飞机和两栖部队用来保护东南沿海,防御侵略者。
二下江南后,全国被统一。
靖难军政府的文武官员们再次上表劝进。
李圣君再次推脱,不想称帝。
王刚和陈羽率领众人浩浩荡荡地抵达了长安,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面见李圣君,并齐声说道:
“我们这些人之所以死心塌地地追随于您,无非就是希望能够攀附上您这尊贵无比的龙鳞、依附您那华丽耀眼的凤翼啊!”
“待到您登上皇位之日,我们也好跟着沾光,得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享受荣华富贵。”
其中一人更是上前一步,拱手作揖后言辞恳切地道:
“倘若您执意不肯称帝,那么为了各自的锦绣前程,我们实在难以预料众人将会采取何种极端手段啊!还望您三思而后行呐。”
李圣君自幼便生长在红旗下,沐浴着温暖和煦的春风,所接受的教育皆是关于平等、公正以及法治的理念。
她一直以来所践行的也是人人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
然而,她同样深知社会的进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
面对众人如此殷切的期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她心想既然大家皆有此想法,那自己也只能暂且放下心中坚持的信念,勉为其难地顺应民意,开国称帝了。
当听闻李圣君终于点头答应称帝时,靖难军中的各级官员们无不欣喜若狂。
他们仿佛看到了封侯拜相的美好未来正在向自己招手,想到即将成为名垂青史的开国元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之情。
于是乎,大家兴高采烈地开始着手筹备开国的各项事宜,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恰恰就是在这样看似平静的时刻,一场极其严重的事件毫无征兆地爆发了。
李圣君那已然九岁的大女儿李英,一直以来都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最近几日却一反常态,不断地询问着李圣君:
“母亲,为何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亲陪伴左右,可我却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
面对女儿突如其来的疑问,李圣君心中猛地一沉,她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定是有人在暗地里教唆女儿如此发问。
盛怒之下,李圣君当机立断,即刻派遣麾下精锐的锦衣卫着手调查此事。
经过一番缜密的侦查与追踪,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原来竟是当年出身于清风寨的那一帮人在幕后捣鬼。
得知此消息后,李圣君的脸色愈发阴沉得吓人。
对于这些人的动机和心思,李圣君毫无兴趣去探究知晓。
此刻的她满心所想只有一件事,那便是即将踏上称帝之路的自己,绝不容许任何可能成为人生污点的事情存在。
她立志要成为众人眼中从天而降、完美无瑕的圣人,而非一个身世底细皆为人所知的平凡之人。
因此,李圣君毫不犹豫地下达了一道冷酷无情的命令:
将老刀把子、柳树根以及蘑菇头等一干人等统统处以极刑。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被笼罩在了一片紧张压抑的氛围之中。
与此同时,早已退隐回家、年事渐高且不再担任官职的杨二娃,正悠然自得地在家中安享晚年生活。
当听闻昔日清风寨出身的那些旧友们已被尽数处决的噩耗之后,他大惊失色,急忙吩咐自己的孙子速速驾车送他前去面见李圣君。
大帅府内,气氛庄严肃穆。
只见杨二娃恭恭敬敬地双膝跪地,低垂着头颅,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用颤抖且敬畏的声音对着端坐在上方的李圣君说道:
“大元帅啊,那天老汉我正在自家田地里辛勤劳作呢,突然间天空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雷鸣声。”
“那雷声可真是吓人呐,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撕裂开来一般。”
说到这里,杨二娃停顿了一下,咽了口唾沫,接着继续说道:“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雷声吓得够呛,赶忙抬头朝着天空望去。”
“就在这时,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一束耀眼夺目的金光宛如一道闪电般从天而降。那光芒实在太过强烈,刺得我的眼睛几乎都睁不开了。”
杨二娃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激动情绪,继续描述道:“而当那束金光渐渐消散之际,一个身影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那个人正是您啊,大元帅!当时您周身散发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神圣气息,庄重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仰之情。”
“老汉我当时心里就想,您一定是上天专门派遣下来拯救咱们这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救星啊!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连忙上前,诚惶诚恐地将您请进了我们村子里。”
其实,杨二娃此番前来面见李圣君,完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为此,他特意将当年发生的事情经过一番精心篡改,硬是说成了李圣君如同天神下凡一般从天而降。
李圣君静静地听完杨二娃所言,微微眯起双眼,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她心中暗自思忖着,这杨二娃所说之话倒是颇为合自己心意。
于是,她缓缓开口对杨二娃说道:“嗯,起来吧。日后若是还有其他人询问此事,你便照着今日所讲的说辞回答即可。”
“另外,关于你们村里那些人的嘴巴,你可得好好管束一下,切不可让他们四处胡言乱语,坏了本帅的名声。”
杨二娃如蒙大赦,忙不迭地应声道:“是,是!小的明白,一定谨遵大元帅的吩咐,绝不让村里任何人多嘴半句。”
说完,他又磕了几个响头,这才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退到一旁去了。
回家之后,杨二娃立刻把村里人召集起来,统一口径,同时把几个喜欢当初乱说话的给处死了。
为了全村人的幸福,他们几个必须牺牲掉。
共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
李圣君历经无数次鏖战与权谋较量,终于成功地削平天下、威服四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