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颁御书胡濙充密使 谨宫壸徐后仪天下(6)(2/2)
“夫妇之道最为明了。妇之侍夫,是缘所致,百年同船,千年共枕,千年的业力和缘分才有了今生的姻缘,弥足珍贵,亦当弥足珍视。妻之所劳又何止衣食之臻?所裨益者不可胜计。朝堂之事事关天下,未必事事皆顺,说的是国家大事,争的是一家之言,虽说都为国家,然各有主见,难免面红耳赤,郁结于心。朝堂之下,虽有三五亲朋解劝,也未必尽舒郁意。夫妻则不同,因为交心,嘘寒问暖而委婉温顺,三言两语或可解三尺之寒,勤俭持家或可养一世廉臣,妻之作用大矣!南宋时,象山先生讲心学,其有悖于经典之处似不足取,然多言‘本心’,窃以为可用。为妻之道,要有大我之心,弃心中之烦恼,以温顺之言待夫,小可举家和睦,大可利于国家。我侍奉皇上二十多年,夫唱妇随,惟以天下百姓为念,一己之喜怒哀乐早随风去了!切切此情,愿与各位妇人共勉。”
徐后说着,眼见着气喘吁吁,桃朱忙换了碗热茶,服侍她喝了。王秀娥已在宫里近二十年,原本不认几个字,但和皇上相处,虽平平淡淡,却有一种心的交融,捧得皇上高兴,自己却不累。皇后的话她似懂非懂,但认准了一条,委婉进言最紧要。人不都是这样吗?自己的地位一天天高了,也喜欢听顺耳的,何况皇上。她明白皇后此举的目的在尚书夫人,所以,并不抢着表白。
“皇后娘娘的意思我们明白了,”蹇义夫人道,“我们家老蹇是个老实人,听说他在朝堂上论起国事来滔滔不绝的,可晚上回来用过晚膳后,甚也不说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抄抄写写的,像个闷葫芦。有时我也不睬他,自己睡了。皇后娘娘一点播,才晓得好多事,才知道,女人也能影响国事,新鲜,新鲜,以后,还劳娘娘多指点。”
“俺家老宋的急脾气直叫人头痛,”宋礼夫人道,“做起事来总风风火火,还没个轻重,也不知恼了多少人,我是劝不住,烦劳皇后娘娘跟皇上说,斥斥他,收敛些,要么,哪日致仕回家,怕连个串门的人都没有。”大家又被她逗笑了。
与宋礼相反,他的夫人却是个慢性子,看上去柔柔弱弱,说话慢条斯理,柔声细语,却是个有心人,想用这种慢把丈夫的急缓下来,却不能奏效。
“夫人怎就忘了,江山好改,秉性难移。”徐后缓缓言道,“几十年了,皇上申斥一二句又能有何用,夫妻间亲同形影,还烦夫人多吹枕边风,春风化雨,尚书或许有所改变。”
宋夫人赶忙致谢。腹中一阵阵疼痛搅扰了徐仪华的兴致,她强忍着,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最近几个月,她常常腹痛,偶尔还伴有下体出血,御医们却诊不出个所以然来。桃朱心急如焚,既要维护皇后的尊严,还要照顾她的病体,今日加上用膳,皇后已陪了大家两个时辰,很难得了。
等宋夫人说完,桃朱忙说:“本来皇后娘娘要多留各位一会儿的,可皇上很快就到了,皇后还要更衣梳妆,烦劳各位夫人先请一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