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重游故地嘘寒问暖 微访官署察廉辩吏(4)(2/2)
“皇上圣明!”贝秉彝、史诚祖由衷敬佩又由衷感慨。发榜喝酒,只他贝秉彝和曾棨两个人的事,皇上却门儿清;脱逃寿宴那是部分汶上人知道的事,皇上也门儿清;北巡那么大的事,还脱身微服走了东阿、汶上,真不得不让人敬佩皇上的心力、精力和体力。
史诚祖又给皇上行了个大礼,回道:“臣在汶上只是尽责而已,百姓便觉天高地厚。前年,臣整整五十岁,不知谁把臣的寿日透了出去,在视乡回衙的路上,远远看见前面数百百姓备了肉酒、缣帛在路上候着。派人一打听,说是给知县史大老爷庆寿的。百姓的如此抬爱,臣哪里受用得起,一面派人劝说众人散财回去;一面带了两个从人由小道走了。想不到些许小事也惊扰了皇上。”
“何为些许小事?这正是朕要知道的大事,”永乐大手一挥,“治天下以爱民为本,爱民之道便是心忧百姓,民为办寿宴,可见百姓对你的敬仰;你由小路逃了,是你对百姓的爱戴。天下官员都能如两位所为,宇内百姓都能如汶上之举,官民同心,朕又何愁天下不治?汶上治绩可圈可点,东阿也在模范之列。贝秉彝,你收的那些废铁、败皮、枯绳、旧纸欲作何用?朕倒想知道。”
“臣的治绩不出名,收存败旧之物倒是出名了,因此被一些人称为‘破烂王’呢。”大家听了又是一笑。
“其实是大家有所不知,那些废旧之物回炉之后都是可用之材。废铁冶炼之后便是新铁,可铸成农具等各种新物;旧纸可变新纸;旧绳可变新绳;败席可变新席;遇水、风等大灾时,现有的物件,流离失所之百姓很快就可搭建新所。陛下若是敕建临时行宫,这些就是现成的材料,无需再动用官库了。”
“好一个贝秉彝,是把理财的好手,在东阿埋没你了,该到原吉的户部去。黄俨传旨:‘赐二人大内精酿金茎露各一樽,织金纱衣各一袭,宝钞各千贯,升史诚祖济宁知州,仍在汶上视事;贝秉彝户部主事,协助原吉理财。唯其一点务要记得,履任新职要和旧职一般,始终如一,以永嘉誉,方不负朕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