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乘胜追击(2/2)
而在高高的城墙上,屈突通与李世绩并肩而立。他们神色凝重,目光紧紧地盯着城下敌军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他们还要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城中的将士们英勇抗击敌人的疯狂进攻。
“李将军啊,这宋金刚的攻势真是一日胜过一日,愈发凶猛了。照这样下去,末将担心咱们恐怕难以支撑太久啊!”屈突通满脸忧虑地对李世绩说道,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显示出内心的焦虑不安。
李世绩何尝不知道眼前局势的严峻性?宋金刚的攻城行动确实异常猛烈,给唐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他深知此时此刻绝不能有丝毫退缩之意,必须咬牙坚持到底。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回答道:“屈将军不用担心,秦王殿下已然率领大军快马加鞭往回赶来了。我们务必要坚守住这座城池,等待秦王殿下归来。只要殿下一到,便是我军反击之时!”说完这番话,李世绩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与坚毅。
就在此时,宋金刚他也心急如焚,不断加大攻击力度,可绛州城依旧固若金汤,难以攻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军队也开始出现疲态,士兵们的体力逐渐不支,士气也受到了影响。
一名斥候急匆匆地赶来,向宋金刚禀报了一个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报告将军,李世民他已经率领部队从蒲州出发,正在火速赶回绛州的路上。”
宋金刚闻言,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深知李世民的厉害,若是等到李世民率军归来,与城内的唐军里应外合,发起反攻,那自己的处境将会变得极为不利。想到此处,他不禁在心里暗暗盘算起来:“如今我军已连续攻城多日,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战斗力大不如前。如果此时与唐军正面交锋,恐怕胜算不大。”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尽管心中充满了不甘,但宋金刚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面色凝重地高声下令道:“停止攻城,全军撤退!”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原本激战正酣的战场瞬间安静下来,汉军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片狼藉和满地的尸首。
宋金刚在攻打绛州时遭遇失利后,大唐于临汾地区的形势开始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如此一来,坐镇太原的刘武周再也无法安坐如山。他心急如焚,当机立断地召集了麾下一众将领以及足智多谋之士,举行紧急会议,期望能集思广益,商讨出一条足以彻底扭转当前不利战局的锦囊妙计。
在宽敞明亮的议事厅内,将领们神情严肃而专注,目光齐刷刷地落在那张详细描绘着河东地区复杂地形地貌的巨大地图之上。他们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那一个个再熟悉不过的地名,苦苦思索着能够出奇制胜的应对之策。
就在此时,一名将领挺身而出,大声说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见解:“启禀陛下,如今唐军的主力部队正屯驻于柏壁一带,倘若我军试图联合位于中间地带的夏县对其发动攻击,恐怕极易落入敌人精心设下的埋伏陷阱之中。依末将之见,倒不如从这两翼另寻破敌良策。”
刘武周听完这名属下的提议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地图,一边若有所思地说道:“嗯,此计甚妙!如若我军能够分出一部分兵力直取潞州,并顺利攻克长子和壶关等地,那么便可成功打通与王世充势力范围的联络通道。本王有信心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王世充与我方携手并肩,共同对抗强大的大唐军队。届时,敌我双方合力出击,定能一举打破眼下僵持不下的僵局,重振我军声威!”
“但是,如果我军无法顺利拿下长子和壶关这两处要地,那该如何是好呢?”另一名将领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提出了这个令人不安的问题。他的话音刚落,在座的众人顿时面面相觑,沉默不语。一时间,营帐内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就在这时,刚才那位发言的将军再次挺身而出,他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大声说道:“倘若果真如此,那我们不妨改变策略,转而去攻打卡在吕梁一线的唐军。只要能够将他们一举击溃,那么我们后方的粮道便不再会受到任何威胁!”
然而,他的提议并没有立刻得到众人的响应。有人紧接着反驳道:“可是据可靠情报显示,李世民已然派遣了一支实力强劲的部队驻守在那里作为应援啊。”此言一出,更多人的脸上浮现出忧虑之色。
面对这些质疑与担忧,刘武周却显得格外镇定自若。只见他微微一笑,然后自信满满地回应道:“那岂不是更好?既然敌军主动送上门来,那我们正好可以集中兵力,精心谋划一番,将其彻底消灭干净!如此一来,不仅能解除后顾之忧,还能大大削弱唐军的有生力量。何乐而不为呢?”说完,他眼神犀利地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将领们,仿佛在等待着他们的认同与支持。
将领们面面相觑,有些人开始悄悄地与身旁的同伴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仿佛在用这种无声的方式交流着内心的想法;还有些人则紧皱眉头,双手抱胸,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一时间,整个营帐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凝重的气氛。
过了一会儿,将领们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一般,纷纷微微颔首,表示对刘武周所提出建议的认同。毕竟,面对眼前强大的唐军防线,如果采取正面强攻的策略,恐怕会损失惨重。此时,使用迂回战术,逐个击破敌军的防线,似乎成为了他们唯一可行的选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