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东海人事(2/2)
郑涛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并不逊色于东宁的王新辉和广南的赵红军。
过去的两年。
因为周扬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东海市的发展确实很迅速。
但是正如郑涛所说。
目前东海市还是缺乏一些显性的大型文化和金融平台。
郑涛的思路很简单。
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打造这样的平台,并且提升这种平台影响力的质量和辐射范围。
他的理由是东海市现在基本盘已经稳定下来了。
目前东海市具备的实力和基础条件。
已经足够去引导和推动一些大型平台的诞生和培养。
如果说将来东海市要做经济中心。
这势必就要在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规模以及金融机制和文化等方面发力。
而这些东西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
不说世界范围。
就是在国内各省都是敝帚自珍不会轻易放手。
所以东海市如果想在现在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
那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一整套话语体系来配合整体战略。
对于郑涛的这个思路,周扬从整体上来讲是认同的。
但是具体的操作上却有些不同的意见。
“你们这些设想有没有跟上面沟通过?”
“特别是王学兵同志那边是什么意见?”
目前主管这一块工作的主要就是王学兵。
在周扬看来。
东海市的发展。
肯定是不能继续沿用以往的路子。
也就是集全力发展一个东海。
这不符合如今的整体战略。
所以王学兵的意见很重要。
毕竟他主管日常经济运行。
对各地的动向和下一步的发展规划都很了解。
“我们已经将初步的方案按照您的要求请示过了。”
“领导对我们的方案都持肯定意见。”
闻言。
办公室里。
周扬点了点头但是却并没有说话。
王学兵的这个态度他是能预料到的。
但是真正深入性地推断东海下一步的发展却不一定。
而这里面的根源就是因为自己担任了东海的书记。
现在的东海。
怎么说呢?
还是有一家独大的弊端啊。
地方意识仍然太过强了一些。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他周扬是东海的干部不错。
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地借助东海的力量。
现在看来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东海要发展。
就必须抛弃地方观念,放眼全局。
想到这里,周扬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常务副市长的人选你那边有什么考虑?”
“还有,关于于旭阳的安排你们要尽快征求上面的意见。”
于旭阳的年纪已经到岗了。
77年出生的于旭阳。
翻过年就是63。
这基本上已经到了他这个级别的干部担任主要领导岗位的极限。
原本周扬的意思是推一把。
让于旭阳更进一步干一任市长的位置,从而为黄烨争取时间。
但是黄烨出事可以说是打乱了整个东海市的布局。
也彻底让周扬转变了既定的思路。
对周扬来说这不是个什么好事情,但是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于旭阳这个人能力很不错。
而且本身是东海市出身的老干部。
对东海市的稳定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这一点纵然是王英雷都比不上的。
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于旭阳的这个身份特点决定他在做出决策时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同时也决定了他在新一轮的干部调整中不再适合担任更高的职务。
因为周扬已经打定主意要彻底对东海市的人事工作进行调整了。
(求发个电,兄弟们!)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