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天书之谜(2/2)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就在此时,一名年长的大臣站了出来。
“启禀圣上,张角叛军已占领南阳郡,若不及时派兵救援,宛城恐将危矣。
再者,各地百姓流离失所,若长此以往,恐怕会酿成大祸。”
大将军何进也跟着站了出来,他身着将军铠甲,声音带着几分忧虑。
“陛下,近几年天灾不断,百姓生灵涂炭,朝廷派发的救济粮大多被官吏克扣,百姓到手十不存一。
如今张角起义,非但南阳不稳,各地民众也已有起义之兆。臣以为,必须尽快推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将叛乱迅速平定。”
刘辩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考,随即问道:“何将军此言有理。若要平息叛乱,必然要派出能人。何将军心中是否有人选?”
众人默然,气氛凝滞。
张让的声音打破了寂静,眼中透着一抹深意:“陛下,若论平叛,西凉董卓倒是可担当此重任。”
听到张让推举董卓后,何进顿时出言阻止道:“董卓此人性格凶悍,若启用此人平叛,恐怕会养虎为患。”
张让玩味的看向何进开口道:
“何将军,董卓此人虽然刚愎自用,但若要速战速决,正是适合的人选。你若不愿,不如你亲自去平叛如何?”
这句话一出,朝堂上顿时掀起了一阵窃笑。
何进的脸色微微一变,却未开口反驳。
刘辩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全场。
“既然如此,那就拟旨传董卓率军进京。”
当这话一落,朝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
张让轻轻低头,恭敬地回应:“遵命,陛下。”
底下的官员们看着刘辩的神情,心知再无异议可言。
于是纷纷出列行礼道:“陛下圣明!”
见到无人再敢提出异议,张让低头微微施了一礼。
他略带提醒地说道:“陛下,朝议已毕,恭请下朝。”
刘辩神情一怔,稍作停顿,最终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朕的旨意办吧,退朝!”
....
几日后,一匹疾驰的马车进入了西凉。
此时的董卓正于后院与一名小妾耳鬓厮磨。
忽然听见外院的脚步声急促响起,随即转头对着一旁的侍卫命令道:“发生什么事了?给我去看看。”
侍卫应声离去,匆匆走向前院。
不一会儿,一名身着华服的宫廷太监踏入了院中,手中捧着一卷圣旨。
董卓见到宫中太监的身影后,心中一凛。
急忙从床榻上起身,连忙快步走出院外。
“王公公,这么远的路程,辛苦您了。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董卓小心翼翼地问道。
王公公没有回应董卓的客气话语,只冷冷地扫了他一眼,语气严肃。
“董卓,接旨。”
话音未落,院中的侍卫与家仆们纷纷跪倒在地,静静等待着圣旨的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现今境内,流寇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左中郎将皇甫嵩在讨伐黄巾军时英勇牺牲,朕深感痛惜。如今国家危难,举国上下多有叛乱之兆。朕深知西凉董卓仁义忠信,特派人前来,命爱卿率军平叛,力挽狂澜,钦此。”
圣旨中的每一个字都如重锤击打在董卓的心头。
诚然这次的圣旨对他而言是一个机会。
他虽然远在西凉,但对于黄巾军叛乱的事情也有所耳闻。
朝廷中那么多兵马都不出动,唯独让远在边关的自己前去平叛。
难道是朝中的某些人想借势削去自己的兵权?
但王公公并未给董卓太多时间思考。
“董卓,还不接旨?”
董卓猛然回神,急忙俯身跪拜,权衡再三,最终还是低声应道:“臣董卓,接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