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买地(2/2)
林天河卖股票时,这几家不购买行不?还真不行,因为林天河成了大股东。他们不买,要么看着林天河把股价打到地板,要么他们派的管理人员全滚蛋。
这几家通过质押股票,动用储备现金、甚至找上市公司借款等方式,吃下了林天河手中的股票。让林天河总算报了一箭之仇。
和记原本的收购计划被打乱,干脆动用40亿港元,吃下林天河手中的置地和港灯股份,提前一年入主港灯。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交好林天河。
林天河却在为港城百姓默哀,因为,他们享受低电价的日子,到头了!
在港城,有两家电力公司,分别是港灯和中华电。在前世,从李超人入主港灯以后,港灯的电价就一路上涨,比外资持股的中华电还狠。高峰时,港灯电价超过中华电的40%。他只能港城百姓好运了!
对港城大多数百姓来说,港城的前途,还是晦暗不明的。但对于港府高层来说,英国彻底丢掉港城,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在中英谈判中,关于原则问题,华夏政府寸步不让。英国人设想的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已经破产。倪广南就是这时,通过港中文的马校长,辗转拜访了港督尤德。
此时中英谈判中,英国政府的态度已经软化。作为外交官出身的尤德,明白已经事不可为。
虽然港城不用向英国政府交税,但港城的英军驻军,是由港府供养。至于拨款多少,全在港督。收支两条线,都需要港督操心。
在收入上,由于这两年中英谈判,港府土地拍卖,屡次出现流拍的情况。港城是完全的土地财政,如果土地拍卖遇冷,政府的财政就极为窘迫。
在支出上,尤德是极为重视教育的,在任期内筹办的两所大学,城市理工和港城演艺,即将落成。至于尤德倡导的港科大,还在纸面上,因为没钱。
听说倪广南要购买元朗的土地,尤德当然非常愿意。他已经顾不上考虑,向北发展是否会便宜华夏方面了。财政,才是他迫切需要解决的。
根据倪广南所画的区域,占地约100来平方公里。要知道,整个元朗的平原面积,只有143平方公里。倪广南要购买的土地,基本囊括了整个元朗。
按尤德所想,中英声明签署后,港城政府就不好再随便卖地了。能一次性卖个够,也很不错。工程建设,会在他任期内进行。建筑、材料、人工,都是港城的经济增长点。
1984年3月25日,元朗平原区域,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权,在港城挂牌拍卖,起拍价50亿港币。这条拍卖公告,在百姓间引起轰动,但在地产圈却遇冷。
因为近两年,港城的楼面价格大跌,销售停滞。拿南湾道高级住宅来说,从1980年9月的1502元跌至如今的540元\/尺,跌幅60%。
而元朗,与九龙城区隔着崇山峻岭,到处都是农田,谁会买那边的房子?况且,还是这么大一块地一起卖,起拍价就50亿,疯了才会去竞拍。而他们的资金,都被林天河吸干了,哪里还有钱去买地?
最终,除了倪广南,没有一家地产商参与土拍,倪广南含泪以底价成交。表面是含泪,心里却乐开了花。
林天河也极为开心。他原来估计,会在在140亿到280亿之间成交。这个价格,付全款毫无压力。最终底价成交,他做梦都能笑醒。
土地使用权拍了下来,付完款,一方面等着港府拆迁当地居民,另一方面需要建设九龙到元朗的公路。九龙和元朗之间,距离并不远,只有十几二十公里。由于全是山地,道路建设起来很不容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