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可以搞飞机了!(2/2)
既然李延达不愿意领导手机公司,让他领导基带芯片公司,总没问题吧?
一个月后,刘主任传来消息,资管委旗下的飞机制造公司和发动机公司,都已经获得批准,可以成立了。
林河首批注入的资本是3.5亿美金,约合10亿人民币。
根据刘主任提供的资料,国内的航空发动机企业和研究所,有10来家。
他看了好一会,也看不出什么名堂,问道:“你们是什么意思?把这些企业划过来吗?”
刘主任两眼一瞪,道:“你想的挺美的!让我们在里面挑选三到四家,合并过来。人家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还要研发自己的发动机呢!”
最终林河挑中了西航发和贵航发两家企业。
本来,他想把两家企业的生产部门,卖给航空航工业部。但现在是和平年代,这些企业生产的发动机,技术太落后了,就连国家也不愿意采购,都是亏损大王。
但航空航工业部不傻,他们才不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
没办法,林河干脆把这些企业拆散重整,组成几十家专业零部件加工企业。生产包括空气滤清器、传动轴、轴尝滑油泵等零部件。
把生产部门拆分重组后,他对研发部门也进行了重组。成立了发动机仿真实验室、高温材料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实验室、精密加工、无损检测、控制系统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近百个。
飞机制造公司,国家把西飞划了过来。
林河依葫芦画瓢,对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进行重组。
在此过程中,他特别强飞机设计中的模块化和计算机辅助。为此,他专门下了100台超级计算机的单子,给各个研究所使用。
这些企业和实验室重组完毕,才发现初期投入的10亿人民币,压根不够。为此,又补充了20亿人民币。
刘主任看到林河如此舍得下本,一再向航空航部要人。最终,国家为此抽调的研发人员,达到上千人。
林河也算意识到了,现在研发商用飞机,和2010年左右的商飞,差别还真不是一星半点。
到2010年时,国内的产业链更加完整。各种材料和加工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现在呢?很多材料不过关!
轻的不够轻!
耐高温的,能承受的高温不够高!
高强度材料,材料的强度也不够!
机械加工也不行!国内的车床、磨床、铣床、镗床,加工精度不够,自动化程度很低。
所以,发动机公司设立的实验室中,有一半是研究各种材料的。
另外一半实验室中,还有一半部分是研究机械加工的。为此,国家把汉川机床也划了进来,专门用于加工机械的研究制造。
林河专门从港城的飞灵晶圆设计公司(石延光任总裁),调派了一支团队,为机床厂设计控制芯片。用于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这几家大型企业划到资管委后,资管委升格为副部级单位。以后就不能再叫刘主任了,要叫刘部长了。
这些企业的整合重组,花了林河大半年的时间。幸好,买的私人飞机可以用了。
刘部长帮忙寻找了机组人员。
他和刘部长,带着秘书在长安、贵城来回飞,协调遇到的各种问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