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加白糖?大伊万?(1/2)
在成蟜的安排下,李由成为了咸阳一家粮店的掌柜,家里做的是贩卖粮草的生意。
平日里,主要活跃在秦赵边境。
后来战事平定,他辗转到了韩国,在韩国知笙楼,大宴三天,与韩国高层官员把酒言欢。
在甘罗的陪同和担保下,李由很快就挤进了韩国高层交际圈。
但凡是能够经手粮食交易的,都收到了李由的大红包,成为了李家贵客。
那些不经手粮食,却能够在别的地方设置关卡的,也收到了李由的打点。
大宴过后,李由在新郑城外西北三十里,购买了一块几十亩的地皮,新建了一间仓库。
知笙楼只负责了最初一两次粮食购买,后来就把韩军的粮草供应交了出去,这也是甘罗在韩国人气极高的原因,一个活着的财神爷,谁能不喜欢呢?
在甘罗的安排下,知笙楼除了做生意,就是买粮食送回秦国,偶尔也会收购一些韩国高层盘剥的粮食,这些收获全都会运回秦国,一粒米都不往韩国前线送。
至于那些当兵的吃不吃得饱,就赌韩国高层的良心还剩下多少,就赌韩侯安是否真的要安。
李由来韩国,就是和甘罗分担不同的责任。
蒙恬缺粮,他手下的韩军等着吃饭,甘罗也缺粮,咸阳的粮仓还在扩建,远远装不满。
他送回咸阳的不是粮食,是升迁路上的垫脚石,是出任丞相的经验值。
李由则是成蟜的剑走偏锋,韩国高层左右要的不过是个钱字,那就让知笙楼在背后他支持。
一点点的买空韩国高层手里的粮食,然后“贩卖”到前线去。
去齐国购粮,用的是韩国国库,而处理粮食的,是韩国的官员。
他们一经手,粮食就会脱水,干上几分,层层伸手,层层脱水,送到前线,就不剩多少,饿不死当兵的,可也只是饿不死。
李由的任务就是让那些韩军吃饱饭,让所有经手过粮食的韩国官员有钱赚。
那些贵族,也不全是有钱就行,他们得是有大钱才行。
齐国买回来,官员留一点,李由再过一遍手,最后送到前线士卒手里。
价格高到什么程度,新郑的官老爷不关心,他们只知道家里的府库要不了多久就得扩建,只知道粮食送到了前线。
若是价格太高,军队买不起,他们自然没人敢问责蒙恬和王贲,但是推出来李由推出来顶雷,说他哄抬粮价,还能顺便接手一下李由的“财产”。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李由只是个中转的作用,那些粮食在韩国官员手里,不是放坏,就是卖给别人。
成蟜让他来插一手,就是以商贸的形式,确保对军队的粮草供应,用韩国的粮,收买韩国的军心。
这个时代,普通人种地为了什么,是吃饱穿暖。
打仗为了什么,还是吃饱穿暖。
谁让他们吃饱了,谁就是他们的头,谁就能命令他们,就是这么简单朴素。
别说什么,为了韩国,舍生忘死,官老爷太多了,他们舍不得。
想要他们舍得,得官老爷们跟着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效果,李由对外开出的价格,是市场价的五倍,看似高得离谱,却也只比给韩国高层的粮价多了两成不到。
让韩官赚的盆满钵满,让韩军买的心痛肉痛。
当食不果腹的韩军,吃到高价粮的时候,军营中就会慢慢出现一种声音。
新郑的贵族们,把粮食扣下,卖给了一个秦国商人。
这个秦国商人,因为与蒙恬、王贲有旧交,就自掏腰包找人买了高价粮。
李由在派人到处散布流言,他卖出去的高价粮,根本就不赚钱,抛出各种成本,甚至还要赔钱。
这么做,纯粹是看在故交的面子上。
李由那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掏空韩国,掌控军心。
成蟜和李信,在咸阳也没有白忙活。
他们两个单独找了个僻静的院子,用起初得到的少量硝,再加上硫和木炭。
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比例,小心尝试。
一个后世流传甚广的口诀,成蟜起初以为,这个比例搭配好,威力大小另说,火药一定能成。
结果是,就冒了个烟。
大概是客观条件不够,硫的纯度有问题。
他用的是最朴素的方法,将矿渣加热到200c,硫磺就会熔化,过滤以后,继续加热硫磺到400c,收集蒸汽,等待冷却凝固就得到固态硫磺了。
这个方法,应该是很好用的,只是温度无法掌控检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