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 > 第563章 寻找秦儒正统

第563章 寻找秦儒正统(2/2)

目录

一般情况下,祭酒的担任者,需要有让他人拜服的大学问,最好是能够开宗立派,留下学说的大家。

然而,根据本心衰减规律,成蟜可以预想到,即便这学宫的祭酒,依旧是个大学问者,也无法避免卷入到政治风波中去。

即使祭酒不愿意,也由不得他说个不字,权力滋生腐败,更让人忘掉本心。

“拦住他们。”

成蟜站在门口,数次想要进去,都被几个小跑过来的学子抢先。

他倒是也想抢,侍卫把他挡的很好,根本没有偷袭冲刺的机会。

好不容易碰到两个结伴的学子,人数最少,跑的还慢,其中还有一个瘸腿,拄着根木棍。

成蟜让侍卫把他们两个拦下,上前打招呼道:“这位仁兄,看样子伤的不轻,仍旧不误学宫上课一事,这份毅力令人钦佩。”

“仁兄若是不嫌弃,我这两位家仆,可以抬仁兄进去,也算是你我相见如故,交个朋友。”

“仁兄过誉,羞煞在下!”

“哪里哪里,仁兄能来学宫,这份毅力就值得在下钦佩。”

成蟜改变主意,亲自上前扶住那位瘸腿的学子,与他的同伴一人站在一边,三人并排往里走。

两名侍卫往后面一站,举着手里的佩剑,拦住后面追上来的人,剑并未出鞘,只是起警告提示的作用,道:“礼让腿疾之人,请各位稍待片刻。”

“仁兄不必如此,可以让他们先行,我走得慢,挡了他们的路是我的不对。”

“大路朝天,人人可行,他们抢得,我们也抢得,礼让是为君子,小人只会得寸进尺。”

瘸腿学子的同伴,忿忿不平道。

“君子让路,小人夺路,小人不尽,君子怎行?”

成蟜心中微诧,两个性情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温和谦让,不争不抢,一个锋芒毕露,言辞狠厉。

他笑着与两人往前,两个侍卫凭武力,肯定拦不住一群学子。

但,这里是学宫,他们是学子,没有人点明,他们就不觉得有什么。

现在事情点破,他们再执意抢腿疾之人的路,那就是脸都不要了,以后也别想在学宫混。

“与君子交,当以君子相;与小人交,当用小人相。依在下看,这个路就该让我们抢。”成蟜声音不大,只有他们三个人可以听到。

他只是来学宫看看,还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

“今日本来无课,也是事发突然,学宫祭酒忽然要讲学,临时通知的众学子,这才使得诸位同学争先恐后。”瘸腿学子言语中,还是带着一些抱歉和不好意思。

抱歉是给成蟜的,初次见面,就卷进他的事情里;不好意思是给同学的,并不是故意要挡着同学。

人情世故做得好,可以快速拉近两个陌生人的关系。

话说回来,这人也是真的善。

他以为是成蟜卷进了自己的事情里,实际上是成蟜把他卷了进来。

成蟜不是学宫的人,虽说学宫自由,人人可入,找个学子为伴,还是能少许多麻烦的。

“祭酒讲学的主题是什么?竟引动这千百名学子,人人争先,恐落人后。”成蟜直接问道。

他不是学宫学子,自然不知道讲学内容是什么。

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还不如直接了当说出来,还能给人留下一个仁义坦率的印象。

瘸腿学子的同伴,微微侧目,眼神在成蟜身上停了片刻,又重新移开,什么也没有说。

瘸腿学子在两个人共同搀扶下,省了不少力气,刚好能用来给成蟜介绍详情:“祭酒讲学,没有主题。”

说到这里,他神色哀伤地叹了一句:“名曰讲学,不如说是送别祭酒。”

“祭酒要离开齐国?”

成蟜的反应,就是很平常的反应。

心里则是悄悄打起了主意,齐国有学宫,秦国有学院,这稷下学宫的祭酒,就算受官府影响,有些水分,那也是当世学问最高的一批人之一。

若是其要离开齐国,秦国就有机会了。

传不传道,讲不讲学,还是其次。

人的名,树的影。

有这么一位大拿坐镇学院,能够吸引到的六国人才,比一纸求贤令,还要多得多。

“祭酒三起三落,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学宫。”

瘸腿学子也看出来成蟜不了解学宫,应该是慕名而来,刚好遇到今天的事情。

他便事无巨细地介绍起来:“湣王之时,祭酒便在学宫担任祭酒一职,曾上书劝说湣王,招致不喜,遂离齐赴楚;后襄王复立学宫,请祭酒掌学宫恢复之事,因学说激烈,招致百家围攻,不得不辞离齐国;等大王继位,民风更加放松开明,祭酒三掌学宫。”

瘸腿学子应该是那位祭酒的忠实拥趸,每每提起出任祭酒,便露出与有荣焉,欣喜万分的神情。

一说到卸任祭酒,就会神情哀伤,情绪低落。

不过,三起三落,还是这个时间段。

成蟜想到了一个人。

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多听多看,少说少动。

“祭酒的一句‘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在诸子百家之中掀起轩然大波,祭酒的种种学说,震耳发聩,又过于激烈。”

“孟子云:人之初,性本善。祭酒曰:人之初,性本恶;孟子云:法先王。祭酒曰:法后王;庄子云:天人合一。祭酒曰:制天命而用之;凡此种种,不能一一道来。”

果然是他,荀子。

一个以孔子传人自居,推崇外王学,以礼法治国,批评诸子百家。

身为儒家传人,对儒家的批评,却是最多的。

尤其是批评孟子的学说,孟子内圣,尚“仁政”,他推外王,尚“礼法”。

此时的儒家,力图将“心性”“仁德”“天命”贯通起来,形成所谓的天人合一。

后世做得最出色的,就是董仲舒,天人感应。

而荀子大肆批评,提出天人相分。

整个学宫,从祭酒到学子,没有几个人会感到高兴,分别从来都不喜悦。

少有感到高兴的那些人里,包括成蟜一个。

他也为挤兑走荀子高兴,更为获得荀子高兴。

一个始终走在打击封建迷信最前沿的超级大学者,大思想家,这正是成蟜梦寐以求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不可能。

但让荀学,成为秦儒正统,可与秦法互为表里。

成蟜搀扶着瘸腿学子来到一处并不靠近,还有些拥挤的看台坐下,目露崇敬道:“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无论何时听到此句,都会感到浑身充满力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