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刘璿战前动员,诸葛绪战死,长安重归汉土(1/2)
七月廿五日,长安城外,“汉”军旗烈烈作响,蜀汉大军整齐列阵,将士们的战甲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肃杀之气弥漫四周。蜀帝刘璿身着厚重的龙袍,外罩一副精致的软甲,腰佩子剑,稳步站在象征子的皇罗伞盖之下。他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似踏在众饶心尖上,让将士们的目光不自觉地聚焦在他身上。
刘璿站定,目光缓缓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士兵,他的眼神中既有上位者的威严,又饱含着对将士们的期许与信任。片刻后,他抬起双手,轻轻向下压了压,原本嘈杂的校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等待着子的训话。
“将士们!”刘璿开口,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在空旷的校场上久久回荡,“自先帝创业以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一心只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奈何命运多舛,大业未竟,先帝遗志犹如一盏明灯,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如今,我们已兵临长安城下,这座承载着汉室辉煌与荣耀的古都,近在咫尺!”
到此处,刘璿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激动与坚定。他向前迈了一步,双手紧紧握住栏杆,大声道:“长安,是我们汉室的根基所在,是下归心的象征!当年,高祖皇帝在此开创大汉基业,历经数百年,大汉的光辉照耀四方,百姓安居乐业。可如今,这大好山河却被逆贼所窃,我大汉子民深陷水火之中,受尽苦难!”
台下的士兵们听着刘璿的话语,想起汉室曾经的辉煌,又想到如今百姓的凄惨遭遇,不禁群情激愤,纷纷握紧了手中的兵器,发出阵阵怒吼。
“我们身为蜀汉的将士,肩负着先帝的嘱托,承载着下百姓的期望!”刘璿继续道,“今日,我们站在这里,为的就是夺回属于我们的东西,为的就是让汉室的光辉再次普照大地!每一位将士都是我大汉的脊梁,你们的英勇无畏,将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胜负,更决定着大汉的未来!”
此时,大将军姜维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高声道:“陛下放心,臣等愿为陛下效死力,定当攻破长安,复兴汉室!”
“愿为陛下效死力,定当攻破长安,复兴汉室!”台下的将士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那声音中饱含着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决心,仿佛要将这片地都撼动。
刘璿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满是感动与欣慰。他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大声道:“好!有你们这样的将士,何愁大业不成!今日,我们一同出征,待凯旋之日,我定当与诸位痛饮庆功酒!”
“出征!”随着刘璿一声令下,号角齐鸣,战鼓擂动,蜀汉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长安进发。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扬起的尘土遮蔽日。
此刻,长安城的气氛凝重而压抑。雍州刺史诸葛绪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军旗猎猎的蜀汉与羌兵联军,面色如铁。他深知,长安城一旦有失,整个晋国的西部防线将岌岌可危,后果不堪设想。然而,随着钟会和司马伦撤出了二十万晋军,如今守住长安城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待钟会和司马伦完全撤离后,诸葛绪迅速行动起来。他将城中仅有的十万晋军召集到校场,望着士兵们或紧张或坚定的面庞,他深吸一口气,高声道:“将士们!敌军来势汹汹,可我们身后就是长安城,是我们的家园,是晋国的重要屏障!我们肩负着守护的重任,绝不能退缩!长安城在,我们在;长安城亡,我们亡!”士兵们被他的话语感染,齐声高呼,声音中透着视死如归的决心。
同一时间,长安城西,姜维与刘璿并辔而立。姜维身披银色战甲,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手指向长安城,对刘璿道:“陛下,长安城近在咫尺,此乃我蜀汉复兴汉室的关键一步,臣定当竭尽全力,拿下此城!”刘璿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期待与信任:“全赖将军了,汉室复兴,在此一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