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傻柱,不为易中海养老 > 第253章 “老将军,您帮我挡一挡?”

第253章 “老将军,您帮我挡一挡?”(1/2)

目录

但是王皓笔下的并不是留宿苏锦的问题,而是……《提议建立大秦国医学院》的奏折。

王皓边写,边问起库房还有多少流动资金。

听到陈明报出的数据时,他惊讶不已。

“我才几万啊?”

原来自己一直以为充裕的资金突然变成了一个小数目。

陈明平静的表情则像是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回想那些支出:支持军队研发,扩建图书馆,增设秘密调查局等等,再豪华的府邸也不堪重负。

王皓只好干咳一声说道,“我一向节省……”

,随即吩咐:“明天让刘毅送二十万铜钱来,咱们留下一万流通备用。”

写完奏疏,他端起酒碗,思索片刻道,“医道绝非小事,光靠苏锦一人远不足以支撑起未来的医学发展。”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教师,而是一所专业的学院。”

他苦笑道,“原本我以为能承担这笔费用,但现在看来还得麻烦刘毅自掏腰包……”

“柳公,为何要费尽心思建这所医学院?”

陈平忍不住问道。

“医道只是小道,跟柳公治理国家的策略好像没什么太大关系。”

另一位官员在一旁附和。

陈平微微皱眉。

要是财力雄厚时也罢,毕竟造福百姓确实是好事。

但是当前北方战事迫在眉睫,自家柳公却不想加强军事准备,反而大手笔投入到医道上?

“也许没直接关联,但它对老百姓有利,不是吗?”

柳白淡淡反问道。

这一句话让陈平无言以对,但心中依然疑惑。

的确,谁都知道这对百姓有利,可是自夏商周以来,直至当今的大秦,从没有人真正去做这件事。

究其原因,还是那些掌权者根本不重视普通人的生命,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在所谓的“国策”

上了。

万一战争中死掉几万人,他们会心疼吗?不心疼啊,他们在乎的是这几万人缴纳的赋税,以及如何应对可能由此引发的**;而对于病灾带来的伤亡,则根本无人问津,哪怕只是一两个人的死亡也不过是县衙之中的官僚们视而不见的小问题而已。

“好了,**,不就是钱的问题嘛!”

柳公拍了下案桌,笑着说道:“咱们又不是没钱,没了咱再赚!别担心。”

“至于你质疑我是否还有赚钱的能力,那更是笑话!”

柳白笑呵呵地安慰起面有忧色的陈平来。

“我对你的信任,可是比你想象中更深厚哦。”

陈平苦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暗暗赞叹柳白的魄力。

他当然知道这件事是为了纪念夏无且而来。

若非昨日夏无且为父亲治病无果,哪会让柳公开始如此触动?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一眼柳白正撰写的那封要呈递陛下的奏书,忽然想起应该再添三句话:

-医学院成立后,患病人等可进入诊疗,并由当地税收负担部分医疗费用。

-招收学医人士包膳食,毕业后须在医学院继续为民服务三年以培养仁爱之心。

-请旨任命夏无且为首任副院长,同时恳请陛下亲自担任院长职务并加冕帝号,以彰扬秦朝爱民之心。

翌日清晨,宫内的朝会如期举行,许多官员的面容上流露着疲惫与忧虑。

他们都是因为冯家已被“软禁”

一晚未眠的人。

上一次“图书馆”

的**还好逃脱过去了,然而这次...心中的恐惧更胜从前。

或者可以说这次根本没法逃避,图书馆那次至少有个具体的事情背景可以辩解,但这一次什么都没发生就突然动手,简直就是一种政治博弈的压迫手段。

带着这份不安感,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柳白身上。

只见柳白静静坐在位子上没有表态,整个朝堂似乎都在等待朝议开始时他会做什么。

相比之下,公子扶苏和嬴彻有关军队政策的争论反倒没人注意了。

阳烨扫了柳一眼,没有多说什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老冯氏兄弟还活着,这事他已经知晓,算是对柳的一个感谢。

“圣驾到!”

随着尖锐的宣告声响遍宫殿,秦皇出现在屏风之后,依旧步伐稳重带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

“众臣拜见!”

礼节过后,柳白恭敬行礼,并拿出了一份“离职信”

,启禀陛下称探望冯府病情之事。

“启禀陛下,臣昨夜拜访,见到府中老仆重病卧床。

臣遵奉圣意前去慰问,深感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临别时其长子递交的辞职表书令臣不忍夺情,故呈交此份文书愿为此承担责难,成就同僚之情!”

一番充满文辞的话说出口,不少大臣脸上露出苦笑——表面上说得很好听,实际上却让他们有些难以忍受!冯劫主动请求退隐官职,这表明世家已经完全无力反抗了;而柳白这种行为更是在明示他们未来的命运也将类似。

御书房里坐着的皇帝闻言先是示意内侍传阅那份他早有所闻的《离职奏书》,细细翻阅着。

看完后,始皇轻声道:\"冯劫如此之孝令人感动。

\"阳烨出班接令:\"陛下有何差遣,请吩咐!\"皇帝下令为冯劫立坊宣扬孝义。

这样的恩宠不仅给冯氏带来尊荣,更是向天下昭告:针对冯家的一切争端到此为止!

随后嬴政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