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司隶争夺战(三十)(2/2)
王弋闻言沉思片刻,说道:“最多再有十日,邺城的官员就会到,届时我会任命景兴为司隶校尉,总管司隶事宜。至于你想招募幕僚,我觉得景兴能给你一些建议。”
(抱歉,抱歉。这两天事多脑子不清醒,将刺史和太守搞混了。刺史管州,太守管郡,刘辩应该是太守。实在对不起,万分对不起诸位……)
见到王弋将话题扯到王朗身上,刘辩看向了王朗,等待王朗的回复。
可王朗还震惊于刘辩和和王弋之间的对话,脑子处于无法运行的状态,根本不能为刘辩解释疑惑。
“景兴。”王弋见状出言提醒。
“殿……殿下!”王朗豁然起身,嘴巴像是一条搁浅在岸边将死的鱼一般奋力开合,却根本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刘辩的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心中更是将王朗的水平降到了最低,他不觉得王朗能给出什么好建议,甚至认为王弋任命王朗做司隶校尉就是个错误的决定。
不过因为王弋开口了,他还是耐着性子等待王朗的回答,权当敷衍而已。
王朗也确实没什么好建议的,但他是官场中的老油条了,自然明白王弋想要让刘辩知道些什么,便将自己来到洛阳的原因又说了一遍。
其实他来洛阳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他待不下去了,继续在会稽坚守他就会被袁谭弄死。
袁谭收拾江东世家的手段可比袁术厉害多了,他以朱桓所在的朱家为基础,疯狂提拔江东世家中的年轻子弟,而且还让年轻人的官职比家中长辈高、旁系的官职比直系高。
当儿子比老子有权利、奴仆比主人有权力,战争如期而至,只不过战场不是袁谭的朝廷,而是江东世家的家庭。
此举让袁谭获得了大量坚实拥趸的同时一举扫平了最大的掣肘,王朗占据的那几座城被渗透得如同筛子一样,做任何事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被人一波带走。
要不是他的政治嗅觉还算敏锐,早早将远征交州的兵马调回来,可能都没有机会逃到洛阳。
能够跑出来也只能说是他和袁谭的一次心照不宣的交易,他在会稽的官僚系统只有一个董袭愿意跟他一同前来,其他人因为家族原因全部归顺了袁谭,包括他手下所有的兵马以及贺齐。
如今袁谭只需平定山越便拥有了一个稳固的基本盘,扬州做为兵源地绰绰有余,丹阳更是能提供数量可观的精锐,再加上徐州能够提供粮草,剑指北方只是个时间问题。
刘辩听完后并不惊讶于袁谭的手段,毕竟是袁绍的种,能差到哪去?
他真正惊讶的是王弋的想法,很显然王弋希望他效仿袁谭招募有才能的年轻人而不是更有经验的老一辈文人,可年轻人真的会响应他的号召吗?
“殿下……”他对王朗拱了拱手,不理会王朗的回应,转头便看向王弋,满脸为难。
他要是能找到有志向、有才能的年轻人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了,当皇帝的时候都没人理会他,现在不上来踩上两脚都算是运气好。
此行前来他是有人选的,只是那人不在洛阳而是在长安,那人便是孔融。
他希望王弋将孔融从长安弄过来,如此一来他至少能利用孔融的名声做很多事。
可他不知道王弋绝对不会让他接触那些有名望的老臣,至少他不能和名望有什么关系。
“写封信派人送到弘农吧,在那里你应该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助手。”王弋直接给刘辩指明了人选。
刘辩闻言心中“咯噔”一声,这辈子到现在他接触的人不多,对不起的人更少,弘农恰好就有那么一位。
杨彪之子杨修。
别管杨家到底有没有参与黄巾之变,杨家入朝的那几位是真对得起大汉,对得起刘氏了。
四朝太尉,死在任上的就有两个,他更是将人家杨修父亲的尸首给弄丢了,哪来的脸面给杨修写信?
他有些后悔向王弋提出请求,可话已经从王弋嘴里说出来了,怎么可能再收回去?
“是有什么难处吗?”王弋一脸关切道,“这样吧,你来写信,我派人送过去如何?还有什么事吗?”
“无……无事了,多谢殿下……”刘辩已心乱如麻,草草行了一礼便匆匆离去。
待到刘辩离去,王弋忽然叹息道:“这乱世,不是他的错啊!”
王朗可没那么多顾虑,闻言直言道:“殿下,既然不是他的错,为何要让他活着?”
“吾师以死相谏,只为天下太平、苍生安定,景兴怎么能如此残忍?他就不能活吗?”
“这……臣失言了,还望殿下恕罪。”
“算啦。明日我大军开拔,日后司隶诸多事宜就有劳景兴了,我所说的那些万万不可出错。”
“殿下放心,臣明白其中紧要。”
“对了,景兴想让子雍去太学院读书呢?还是想在家钻研家学?我觉得去太学院比较好,博百家之长才能兴万里之志。不过家学也不能落下,过些时日我遣人将晋阳王氏的一些藏书送过来,你有时间归纳整理一下,也好让王氏后世子孙有个传承。”
“多谢殿下指点,臣自当尽心竭力……”
王朗感恩戴德,赶紧行了一个大礼,恨不得当场给王弋磕一个。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