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壁上观漫说因果(七)(2/2)
凡间独尊儒术,以儒教为正统,佛有佛的修法,仙有仙的修法,儒也有儒的一套修炼体系。
儒道,就是人道,天道恒常,人道恒昌,人道修炼到极致,便能肉身成圣,永不堕地狱。
儒教人才辈出。儒生大都文武兼修,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文人士子的终极追求。
况且,朝廷里除了儒生,还有道人。
自古儒、道难分家,入世为儒,出世为道,多少位极人臣的官员到最后看透红尘想要修仙,多少修道之人自知不能成仙转头效忠人间帝王,这样的先例比比皆是。
若时局稳定,国泰民安,入朝为官的修仙者还不在少数呢,就算不做官,也能混个幕僚、师爷、白衣卿相什么的当一当。
佛门就没这个待遇了。
统治者对佛门弟子有着“野心、贪婪、不服管教”的刻板印象,偏偏民间还不少善男信女诚心礼佛,于是刻板印象又加了一条:蛊惑人心!
世俗王朝和佛门八宗的仇怨,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历朝都有主张灭佛的统治者,一次又一次对佛门发起“清剿”,在大梁朝,风声最紧的时候,毛发稀疏的秃子都有可能拉出去问斩。
最后要说的是,各方势力总是此消彼长,佛门遭遇清算,道门自然兴盛,人间大大小小灭佛事件的背后,亦有道门推波助澜、施以援手。
长此以往,自然就造成了十大宗门九个修仙的现状。
然,三百年前,大梁覆灭,人间动乱,世俗政权四分五裂,兴亡之事对于老百姓是灭顶之灾,但对于佛门八大宗派来说,则是他们发展壮大的绝妙时机。
为报大梁皇室“灭佛”之仇,佛门联合各路诸侯叛党,搅弄风云,疯狂屠戮李梁皇族后裔。
杀了得有成千上万人。
这场屠杀,不仅针对皇族,平民百姓也难幸免,只要姓李,就有可能丧命。
好家伙,一时间,天下人人自危,但凡跟“李”这个字沾点关系的,无不更名易姓。
别说不敢姓李了,就连提起这个字,也犯忌讳,谁家后院种了一片李子林,都恨不得连夜砍光,不敢走漏风声。
这场危机持续了得有几十年,上百年。
直到一百多年前,太极殿“横空出世”。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蓬莱长老醍醐灌顶,看着李停云,说:“大梁发起灭佛事件,佛教徒对李梁皇室赶尽杀绝,而你,乃是皇族遗孤,所以回过头来,杀穿了佛门……”
“呐,这就叫‘风水轮流转’,对吧?”
李停云近似开玩笑的的语气,像个顽劣不自知的孩子,天真的邪恶,纯粹的暴虐。
长老摇着头,说:“这叫‘一报还一报’。可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李停云唇角微扬,一巴掌扇出去,猝不及防,把人扇飞十来丈远,轰然坠地,脑袋爆浆,血肉模糊。
他收回手,血渍风散,站起身来,悠然道:
“果然还是站着说话才不腰疼啊。”
报应没落在自己头上,谁都可以“旁观者清”,讲两句好听的大道理,如放狗屁!
话说回来,李停云带人剿灭清凉门,这事儿已经很久远了,发生在血洗蓬莱之前,杀掉云松鹤之前,甚至是屠掉灵溪村之前——
早在太极殿及四象城势力组建之初,那群秃驴的聚集地就被太极殿以犁庭扫穴之势推平。
李停云曾数度坠入轮回井,经历凡间诸事,对佛门报复性的“大屠杀”可谓印象深刻,如果把太极殿比作他手里的一把利剑,那么千千万万的佛门子弟,就是他出剑试锋的首选对象。
他自地狱解脱之后,第一个拿来祭剑的,就是佛教八宗,第一个下锅开涮的,就是禅宗清凉门,什么元氏后人,什么云松鹤,都得靠后站!
正是灭了清凉门之后,李停云“名满天下”,太极殿“威扬四海”,名,是恶名,威,自然是淫威。
清凉门么,十大宗门中处于最末,不是他们实力不行,单纯不受待见,地位稍逊而已。
俗话说“佛法无边”,佛门子弟超凡入圣,投鞭断流,靡坚不摧……
但一败涂地。
禅宗之名,出自《华严经》里一句偈语:“如入火聚,得清凉门。”李停云有所耳闻,点兵点将,选中朱雀城夏长风,采用火攻的方式,把雄赳赳一大禅宗,烧成乌泱泱一片废墟。
如入火聚是吧?何必加个“如”字?不妨真正跳进火海,切身体悟里面究竟清不清凉!
夏长风那把“南明离火”烧得清凉门连蚂蚁窝都尸骨无存。
李停云称,了然和尚是他的一位老熟人,这话不假,满门秃驴都叫他烤熟了,怎么不算是“熟人”呢?
但膈应人的是,清凉门没了,了然和尚还在,就好比灵溪村没了,元彻还活着——李停云时常反思,究竟是他布置的天罗地网本身就有问题,还是该死的老天爷处处跟他作对?!
怎么总有那么一条两条漏网之鱼,从他高高举起的屠刀之下呲溜滑走?
也许他已经忘了,又或者他压根就没想过,曾几何时,他也是这样的一条“漏网之鱼”,无数次从别人布下的天罗地网中有幸逃生。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密不透风的“罗网”,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大抵也只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了。
“蓬莱洲,修仙道门,将一个出身禅宗的和尚收入麾下,勉强可以理解。”
李停云在血潭边慢悠悠踱步。
毕竟蓬莱是个唯实力论、什么杂鱼都敢收的门派,了然和尚除此之外,也找不到别的地方可去。
转过身来,质问:“但他一头秃驴,是怎么混上掌门之位的?你们不是向来自命不凡,自诩清高吗?何以心甘情愿听从一个老和尚的调派?”
最识趣的长老已然倒地不起,唯剩面前三个没眼色的锯嘴葫芦,还得他挨个踹一脚,才踹出点结结巴巴的声音。
虽然结巴,但是坦诚:“蓬、蓬莱洲与别的宗门有所不同,掌门、门手、手里没有实、实权,宗、宗门大小、小事务,皆由我、我们八位长老商、商讨决定。这、这是因为……”
因为蓬莱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修仙宗门。
先前就说过,蓬莱是高阶修士聚集地,一个高手联盟,组织松散,自由度高,师门弟子关系并不紧密,他们聚在一起修炼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岛上有棵扶桑神树,天地灵气最为充沛。
蓬莱洲的发家史很简单,从最开始高手打架抢占地盘,到后来团体林立聚众斗殴,最后,各个小团体派出代表,坐上谈判桌,组建联盟。
他们制定一系列合约,划分势力范围,相约和平共处,共同维持秩序。
一个不像样的宗门就这样草率地诞生了。
由于脚下站着的地方,是蓬莱岛,那么宗门名就叫“蓬莱洲”,洲者,水中可居之地也,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
组织有了,秩序有了,总得有个领头的,对外交涉、对内管理吧?
可登上这片岛屿的人,无不一心一意只想成仙,无不认为自己一定能成仙,几乎没人愿意牺牲时间、浪费精力管理杂务迎来送往。
说白了,这个掌门谁爱当谁当。
一群人扯来扯去,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委屈一下,做这个领头羊。
关键时刻,了然和尚不知打哪儿跳出来,大喊一声:我行,让我来!
众人一看,哦呦,是个老秃驴,顿时不干了,又闹哄哄地争抢起了掌门之位——他们没人想当掌门,但也没人愿把掌门之位让给和尚,局面一时有些尴尬。
为缓解尴尬,他们想出一个绝妙的妥协之法:掌门的位子,可以让给和尚,但在掌门之外,必须另设长老之位。
每个小团体都得推选出一个能代表他们说话的人,这些人就是“长老”了,掌门不能全权决定宗门事务,得由几位长老共同商定才行。
所以说,蓬莱洲的掌门,不像别的宗门掌权人,既没那么大的权力,也没那么尊贵的地位。
说好听点是掌门,说难听点就是避免掀桌的和事佬,调停争端的受气包。
权力不大,事情繁多,和尚爱当就让他当去吧,反正他说啥也不一定就是啥。
蓬莱洲林林总总八大长老,皆由岛上人匿名投票推举选出,每隔一纪,他们就进行一次“大选拔”。
太极殿正是在他们例行选拔的日子里发起攻击,把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搅了个鸡飞狗跳。
听完这些,李停云“哦”一声,表示了解,不吝夸赞:“制度新颖,听着有趣。”
在大搞集权的时代,这种推举、选拔、共治的方式,还是挺少见的,李停云这人,对所有新鲜的玩意儿都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对于任何能让他感兴趣的东西,都不介意点评两句。
关于蓬莱洲,该问的差不多问完了。
李停云这才旧话重提:
“知道‘灵根猎手团’吗?他们那位‘灵官大人’,可曾与你们打过交道?”
他的提问方式,堪称平易近人,不是他提不动刀了,而是他没抱任何希望了,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放到最后,自然是方便问完立刻杀人灭口。
他已经习惯寻寻觅觅,一次扑空、次次扑空。
妖道行事是何等的缜密周全,滴水不漏,在当年就没人能逮到他的狐狸尾巴,如今三百年过去了,若是轻轻松松就能查出个所以然,才真是有鬼了!
谁料,那个结巴的声音再次响起:“知道、道啊!灵根、根猎手团嘛,还有那个、个灵官,我们都打过交、交道,是、是老熟、熟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