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做旧青铜器,警察找上门 > 第185章 棒子有根了!

第185章 棒子有根了!(1/2)

目录

于是,一个五十二岁的考古界资深专家,被迫日日驻守在考古发掘的最前线,工作时长甚至比那些负责挖掘的工人还要多。

基本上是标准的“007”工作制。

直到有一天,当他满头的黑发几乎熬成雪白,终于在地下数米深处,挖掘出了一处遗址。

那是一座完全由石块垒砌而成的建筑,呈梯台状,形态酷似古代的祭坛。

从规模来看,长度九米,宽度同样九米,占地面积相当可观。

“这……?”

吴世勋凝视着这座建筑的结构,沉思良久,随即脸色骤变,露出了震惊之色。

他连忙翻找手中的资料,不久后,便锁定了目标。

仔细对比一番后,他几乎可以肯定——

“这和高句丽古墓群中的五盔坟,几乎一模一样!”

庆尚南道一带,曾是高句丽与新罗交界之地,若按历史疆域划分,咸阳郡确实属于高句丽的范畴。

但,那只是地图上的界定。

实际上,在如今的棒子国境内,迄今未曾发现任何高句丽的考古遗址。

连一处真正的遗址都没有。

这也是棒子国费尽心机想要寻根高句丽,却始终得不到认可的原因之一。

如果这次他的判断无误……

吴世勋不由自主地吞了口唾沫——那么,这里或许不仅是国家级文化遗址,而是足以震撼世界的重大发现!

对他个人而言,更是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他先前的研究结论得到了验证,而他将成为这一墓葬的首位发现者!

吴世勋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制着激动得微微颤抖的手,他还需要做最后的确认……

“世勋,你再说一遍?到底发现了什么?”

临时办公室内,几位专家面面相觑,神情震惊,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可吴世勋的表情却无比坚定,语气兴奋,毫不迟疑地说道: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刚刚发现了庆尚南道——甚至是整个大寒冥国范围内,唯一的一处高句丽古墓遗址。”

“墓葬的结构,以及墓砖表面的纹饰,都高度符合高句丽晚期贵族墓葬的特征。这些知识我们在华夏学习时已经系统研究过,绝不会认错。”

“你确定?”

一位专家猛地站了起来,随即又晃了晃,重新坐下,脸色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

“基本可以确定。”吴世勋语气笃定,“不过,具体埋葬的是何人,还需要等墓穴打开后才能确认。”

考古发掘就像拆盲盒,而这次的盲盒对他来说,标准极低——只要里面的墓主身份确实属于高句丽,他就赢了。

哪怕后续研究证明,这座墓里没有高句丽特有的月亮罐,甚至那些祭祀品只是某个孩童随手摆放的玩意,考古部门依然可以强行认定:这是李朝皇族在祭祖。

因为只要这个结论成立——高句丽人就是当今大寒冥国所有国民的祖先。

如此一来,“寻根”之路,终于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阿西吧!世勋,这么重要的消息,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们?”有专家语气不善地质问道。

“因为我要对自己的判断负责。”

“好好好,希望你真的能负责。”

“那就不劳你们操心了。”吴世勋微微一笑,“毕竟,我可是遗址的第一发现人。”

在他的带领下,专家们迅速来到墓室正前方。

但凡有点见识的学者,看到这座墓葬的构造,心里基本已经认可了“高句丽古墓”这个结论。

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墓穴内部的具体情况。

按理来说,这种级别的遗址应该直接进行保护,避免破坏。

但就像当年非要打开定陵,看一眼万历皇帝的尸骨一样——考古队的探索欲,早已按捺不住。

别说队伍里没人阻拦,就算真有前辈出来劝阻,怕是也会被“暂时请走”,以免耽误这场世纪发现。

“听说高句丽古墓内部通常有壁画,这么多年过去了,会不会因为氧化而损坏?”

“不会不会,我见过之前某些途径‘找回’的壁画,完好得很,根本不存在氧化问题。”

“再说了,这墓葬并非完全密闭,要氧化早就氧化了。”

“希望壁画完整无损,这样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肯定会成为加分项。”

“希望能出几件珍贵器物,我们庆尚南道的博物馆,实在太寒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