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折翼的歼9(1/2)
蜀都,611研究所。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所长唐自力被通红的烟头咬到手上,这才一把碾灭。
“都说说吧,十年了,双二五指标还是无法突破,上面已经给形成一致意见,明年要取缔歼-9项目,现在怎么办?”
总工姚文元叹了口气,“延迟了一年时间,最终还是没办法达到米格-21F战斗机性能参数,只能放弃了。”
与会的所有工程师、研究员两眼通红,却沉默的没有说话。
华夏航空研究院611所成立于1970年,最初由沈飞设计研究所(601所)和南都飞机制造厂(320厂)的人员组成,并在1970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
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歼-9战斗机的研制工作。
歼-9战斗机是与歼-8同期立项、平行研制的两个项目之一,属于高空高速截击机。其设计指标包括活动半径达到900~1000公里,重量13吨,过载8,飞行高度2.5万米,速度2.5马赫(“双二五”指标)。
由于设计难度大,且空军优先要求仿制米格-21F战斗机,歼-9的研制最终在去年,也就是1978年停止?。
但是通过努力争取,上面同意延续一年研发时间。
如今,时间到了,但是研发依然没有取的进展。
发动机动力问题,飞行翼问题,速度问题,航程问题,太多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如今濒临项目彻底终止。
其实这里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研发能力薄弱,无法攻克吃透米格-21F战斗机技术。
唐自力紧紧握着拳头,想发火却又很无力。
都说十年磨一剑,可他们不但浪费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这剑竟然还磨废了!
看着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同志,这些人拖家带口,十年的青春都耗费在这里,没有一个人不努力,日以继夜的加班,每个人的付出都是汗水和努力。
他无力的摆了摆手:“散会吧。”
总工姚文元没有走,两人一直把一包烟抽完,唐自力才说道:“前段时间上面新成立的404所点名要你为什么不走?何苦陪我守着这个烂摊子。”
“不甘心呐!”姚文元长长叹了口气:“米格-21F战斗机技术参数我总觉得哪里有问题,分析破解了几十次,明明数据参数都对了,一试就出问题。到底是我们研究方向有问题还是它本身就存在缺陷,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连睡觉都睡不安稳。”
唐自力摇了摇头,他觉的自己这个老伙计有点钻牛角尖了。
人家第四代超音速战斗机十年前已经开始装备了,还认着死理抓着三代机不放。
“阿美利坚F-15、F-16、F-18,老毛子的米格-29、苏-27,欧洲的“台风”和“鹰狮”?。这些四代超音速战斗机已经服役快十年了,我们还在研究第三代。老姚,你说我们真的能追得上吗?”
姚文元沉默的没有说话。
唐自力叹了口气起身:“我已经决定打报告引咎辞职,连我自己都开始动摇,没脸再待在这个位置上了。”
第二天,唐自力果然打了辞职报告,并且推荐姚文元和几个技术相当的工程师去404所工作。
上午快下班的时候,顾富强所长拿着一个文件进了郭向北办公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