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潜心向佛的曹嘉宁(1/2)
佛光禅寺位于天柱山入南部入口,海拔并不高。
曹嘉宁登山过程中,遇到数位外地游客。
其中,有一对外地小情侣,站在名人题字的山壁前拍照。名人题字他朝题字山壁扫了一眼,发现竟然有数位大佬级人物,在山壁上刻字,其中就有黄庭坚。黄庭坚·青牛篇【李参、李秉夷、秉文、吴择宾、丘揖观余书青牛篇,黄庭坚庚申小寒。】
黄庭坚题字不多,数行楷书,下笔工整稳健,笔锋坚劲,波磔分明,一看就是书法大师真迹。
可惜,题字刻在山壁之上,虽然可以供更多人参观。
但长期受到日晒雨淋,风吹雨打,被岁月侵蚀严重。
黄庭坚题字旁,有一片密密麻麻的刻字。
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刻字,景区工作人员将其涂上红蓝两色保护漆,对其进行保护。
其中,一处显眼位置,留有一首六言诗。王安石题字【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诗文落款,【荆公】。
王安石,又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样是一位文坛大佬。
巧合的是,在王安石诗文下方,有人根据王安石诗文韵作,题刻一首诗文。刘应峰题刻【沿山阿而咏归,坐石上以濯缨。山似黛而重围,水如玉而可掬。】
这首诗,是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刘应风,用王安石提示韵作。
继续向前,再次出现一位大佬级人物题刻。
【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
这是宋代另一位大佬,王安石弟子,苏轼刻字。
这里的先生,指的就是苏轼的师父——王安石。
题字表达了苏轼对王安石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天柱山内景色的赞美之意。
.......
曹嘉宁有重任在身,并未在这些名人题字上浪费太多时间,简单欣赏片刻,快步朝山顶走去。
山顶寺庙门口,飘荡着一股淡淡的熏香味。
这是店内长期供奉的佛香,以及游客们捐赠的香火,散发出来的燃香味道。
刚过完春节,正是公司最忙的时候,大城市的牛马们都在努力工作,山上的游客很少。
曹嘉宁根据红色宝光的位置,绕过寺庙大堂,来到寺后小院。
这里有2排联排平房,是僧人们日常休息的地方。
小院中央,有一口古井,红色宝光,正是从井中散发出来。
“您好,这里是寺庙内部区域,不对外开放!”
“需要祈福、燃香,请到前院。”
就在曹嘉宁观察那处水井时,2位身着灰色僧服的僧人,朝曹嘉宁走来。
看对方的模样,曹嘉宁若是不肯离开,两位“大师”要对曹嘉宁展示一下少林绝学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嘉宁突然行动起来。
他如同一只灵巧的黑豹,朝院中的水井奔去,“噗通”一声,跳入水中。
事情发展得太快,曹嘉宁跳入井中后,两位僧人才反应过来。
其中,一位年纪较小的僧人,当时就被吓傻了,慌乱的摆动双手,不知所措。
“玛雅!”
“出人命啦!”
“师兄,你看见了吗?”
“刚刚那个人,他跳井了!”
“他不会是专门来讹我们的吧?”
另外一位年长的僧人,明显更加成熟稳重,遇事并未慌乱。
他抓住小和尚双肩,一边安抚,一边安排处理方案。
“慧能,不要乱!”
“世间一切都是虚妄,自有因果。”
“你去前院请主持过来,我去查看一下他怎么样。”
失去方寸的慧能,在师兄的安抚下回过神来,一溜烟跑去前院搬救兵。
师兄面色沉重的走向井旁,井下空空如也,并未发现曹嘉宁的身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