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遗梦南国 > 第65章 解玉佩南苑拜先生 述情理陆舍论叔侄

第65章 解玉佩南苑拜先生 述情理陆舍论叔侄(1/2)

目录

却说萧辰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后还是不得其解,于是将手中书信交给了书童,嘱咐几句便朝南苑大门方向走去。

屠前辈简短的诗句让萧辰犯了难,书到用时方恨少,早知道这样就多看几首唐诗宋词了。

那诗句直白,仙草、鹓鶵,应该就是那些王公大臣所追求的功名利禄。

只有置身于险地,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位,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

萧辰独自点头,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

打不过就加入,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

这么一想,朝廷里又有哪个不是在利益场里混呢。

有了权力地位,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身披绫罗绸缎,坐拥良田秀林,怀抱娇女美人,乐享锦绣河山......

“萧侍郎?”

太子面带微笑,快步走来。

原来这是走到了康宝斋附近,萧辰闻声后转过身来,低头拱手。

“太子殿下。”

“侍郎免礼。”

“今日早朝父皇还提起你,说你协助七叔治理二郡有功。”

“之前多有误会,还请萧侍郎不要介意。”

“呵呵呵,太子多虑了,我就是奉命行事,至于新政有成效,也是七殿下他们努力的成果,我不敢邀功。”

“再说殿下年纪轻轻,就能深谙治国之道,即便有误会,也是我没有明晰事态所致,还请太子不要记在心上。”

“萧侍郎快人快语,我很欣赏。”

“今日是来南阁读书吗?”

“是啊,之前借了几本书,刚刚还回去。”

“今日课业已毕,侍郎若不介意,还请随我到东宫一叙如何?”

“额......”

萧辰倒是有点儿犯了寻思,这小孩儿竟然这么热情,果真很有胸襟,这一点看起来比他弟弟晋王强多了。

“若侍郎有事,我也不做强求。”

“哦不不不,萧某今日已告假,愿陪太子一行。”

“那便好,侍郎请。”

“太子请。”

于是太子洗马陆赵卿带着几个小寺人和侍卫跟在后面,二人步下向前走着。

“听闻侍郎在江夏再次迁移百姓,要积亭为乡,互通有无,已期将小亭小乡发展成大镇,可有此事?”

“殿下消息果真灵通,确有此事。因为二郡地势多有险要之处,不适合人居住,若是将散落的百姓聚集到一起,耕作经商,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形成一座小镇,如此循环往复,继续依照此策迁移聚集百姓,定能形成诸多城镇了。”

“此策颇为独到。”

“不过我还有些疑问,还请侍郎指教。”

“不敢不敢,太子请讲。”

“此计策自然周全,只是实行此策之人,若心怀不轨,想必会借助迁移之名中饱私囊,致使钱粮受损,恐怕会适得其反。”

“不知侍郎对此,有何应对之策呢?”

“呵呵呵......”

萧辰忍不住笑了笑。

太子面容严肃,看了看他。

“在下失礼了。”

“太子所言,不无道理。只不过纵观历史,历朝历代官员贪腐都不能断绝,只是贪的程度不同罢了。”

“大盗窃国,小腐蚀仓。”

“这是制度的副产品,先不说有没有办法解决,贪腐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状态,更是人性的贪婪所致。”

萧辰摇了摇头。

“那又该如何应对呢?”

“嗯......恕我直言,贪腐的存在也是一种反向激励,只要庙堂里的高官重臣遇到问题就去解决,积累经验,进而能反向预防,应该就没有什么大碍。”

“毕竟调税和物资在传输过程中就有损耗。”

“不把上上下下的人都喂饱了,谁还肯卖命呢!”

“怕就怕朝廷负责监察的官吏发现了贪腐不去整治,甚至去加入,那问题就大了。”

“毕竟人性有善有恶,也不好一概而论。”

太子听后连连点头。

“如此说来,整治贪腐绝非一时之力了。只要国家延续,就要带着防范贪腐之心,恩威并施,计从长久。如此,江山社稷才能传万世而不覆。我如此理解,不知先生是否同意呢?”

“在下不敢,太子举一反三,实乃南国之幸。”

萧辰拱手致意。

“要说贪官污吏,就如同米仓里的老鼠,记得有一首诗描述他们。”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此句颇为通俗,却又饱含深意,侍郎可知是何人所作?”

“他一定是个清廉之吏,若不是官吏,亦是怀才雅士了。”

萧辰听后稍稍点头。

“其实这首诗的作者,我也没见过。只不过仅凭他一己之力,恐怕还改变不了什么。”

“我南国正值蓄力而发之时,相信用不了几年便能诸业兴盛。”

“萧侍郎,你可愿与我一同整治贪腐,清理仓鼠呢?”

“太子能有这份心思,在下钦佩万分。”

“请太子放心,萧辰定会鼎力相助。”

“嗯,如此甚好!习诗书我有恩师明先生;学为政我得遇萧侍郎,今日一番畅谈,我受益匪浅。”

“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愿拜侍郎为师长!”

“还请先生应允。”

太子说着,便立定拱手。

“哦不不不,使不得,使不得啊。”

“不瞒殿下。”

“萧某一无经世之学,二无立身之术,殿下如此抬举,萧某实在是无地自容了。”

萧辰双手扶着太子的胳膊,微笑着说。

“先生不必谦虚,我即已弱冠,当以天下贤者为师,还望先生不要推辞。”

“呵呵呵,既然......既然殿下如此诚恳,我愿与殿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那太好了!多谢先生!”

太子心中甚是欢喜,于是解下腰间一个玉佩,双手奉上。

“今日仓促,未能筹备谢师之礼,还请先生收下我这件贴身玉佩,以表拜师之意。”

“额.....这......”

陆赵卿见状上前一步:“萧侍郎,殿下虚心求学,又十分敬佩侍郎为人,今日殿下既能拜师于侍郎,亦是上天之意。”

“还望先生不要再推辞了。”

话都说道这份上了,再不接着恐怕大家都下不来台,更何况收太子做徒弟,就等于跟他挂上了钩,这等好事,谁人不想呢!

“那我就收下了,萧辰定会知无不言。”

“对了,这位是?”

萧辰微笑着看了看陆赵卿。

“在下陆衰,字赵卿,司职太子洗马。”

陆赵卿说着拱手致意。

太子也微笑着:“陆卿乃我心腹,日后少不了要与先生多多讨教呢!”

“在下不敢当,还请陆兄多多指点。”

萧辰拱手回应。

“我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哦?先生请讲。”

“太子年纪尚浅,虽然在这个时代里你已经算是个大人了,但心智和秉性还需要积累沉淀。”

“成大业非一时一事之功,陛下竭尽心力,方得此安定。”

“太子若能潜心学习,日后继承大统,南国一统大业就能多一些希望了。”

“德施谨记在心。”

“父皇说过,通前朝之史,学百家之言,方能成自身之道。”

“适才先生所言积累沉淀,应是如此。”

“所以我想召集雅士,编选精牍良书汇聚成册,以传后世。”

萧辰听后肃然起敬,没想到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胸怀志向。

才十二三岁啊,也就是上初中的孩子,本该懵懂天真,可太子的心智却如此成熟,甚至要超过普通成年人了。

“太子为往圣继绝学,实乃大德之士,相信后世一定会铭记你的功德。”

“呵呵呵,先生说笑了,我只想让后人能从书册之中受些启发罢了。”

走到云龙门外,正逢袁昂从西面走了过来。

袁昂见太子和萧辰二人有说有笑,很是亲密,先是顿了顿,进而低着身子快步上前行礼:“臣右仆射袁昂给太子请安。”

“是袁公啊,免礼吧。”

太子上前扶起袁昂,袁昂再次拱手,朝着萧辰示意。

萧辰微笑着拱手回礼。

“禀太子殿下,臣正要去康宝斋奏报,陛下已在崇明堂等候殿下了。”

“哦?父皇找我。”

太子看了看萧辰。

“既如此,只有改日再与先生详谈了。”

“好,一定一定。”

萧辰低头拱手。

袁昂低着眼面无表情,只对萧辰点头示意罢了。

宣武场里,众校尉、郎将、长史等人立在队伍前,易琼和陆渊身为百夫长也在其中。

张德继腰玄青绶,配水苍明玉,戴武冠,着朱色朝服,在点将台处端坐于胡床之上。

“诸位,萧都督和康将军已在北徐州前线扎营,杀敌立功,机会就在眼前!”

“我奉陛下旨意,暂代七殿下行领军将军之职,陛下有旨,中军可选一支小队,潜入敌后进行侵扰。”

“此役多为临水之战,故而选拔兵将,当以熟悉水性者为佳。”

易琼本来兴奋的不行,可听到熟悉水性这句后心里却打起了鼓。

“韦铎、伍有常、裴之礼、易琼、陆渊。”

“你们五人中韦铎、陆渊最通水性,又有将兵之才。”

“故而以陆渊为小队统领,至于韦铎,到了北徐州,萧都督自有安排。”

“易琼?”

易琼缓了缓神儿。

“末将在。”

“韦铎赶赴前线,就由你暂代少丞一职吧!”

易琼皱了皱眉,没作声。

“没听到吗?”

“末将......得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