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东北松花江上 > 番第4章 黄色俄罗斯计划

番第4章 黄色俄罗斯计划(1/2)

目录

俄罗斯帝国,于十九世纪西方列强,纷纷侵略瓜分中国狂潮中,凭地缘优势,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将新疆、蒙古、东北,北部中国纳入其侵吞的计划之中,尤其垂涎中国东北地区。

其侵略手段,除与列强相同者外,还获得了在东北大修铁路之特权。他们在修筑纵横东北的东清铁路上,沿线驻军,为非作歹,因而引起中国人民之极大愤慨。俄罗斯帝国政府遂认为正式大举入侵东北的时机已到,其陆军大臣说:“这将给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沙皇尼古拉二世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为实现其要像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为俄罗斯的组成部分那样,变中国东北成为“黄色俄罗斯”的欲望,遂于1900年7月9日宣布自任为总司令,以冠冕堂皇“帮助清政府建立秩序和安定”为借口,下令调动十八万军队,兵分七路挺进中国东北。

除西南一路系直接参加八国联军之部队,在完成攻陷京津之役后,挥师北上出山海关进攻锦州,于九月末行动外,其余六路均于七月间陆续出动侵入东北。

从此东北人民开始遭到一场空前的大灾难。中东铁路为了实施这个罪恶的计划,俄罗斯帝国政府,逼迫中国清政府签订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91年开始,沙皇开始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这条被俄罗斯视为“脊柱”的大铁路,西起莫斯科,跨越八个时区和16条欧亚河流,横穿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两省,长度达8000多公里,向东一直通到海参崴,也就是今天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了《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又称《中俄密约》),允许俄罗斯建一条穿越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或平时,俄罗斯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伤员、粮食和军械的特权。

《中俄密约》打着共同防敌的幌子,胁迫并骗取了过境筑路的特权,为中华大难埋下了祸根。

这条铁路历史上被称作中东铁路。

《伊犁条约》后,俄罗斯又陆续和清政府签订了几个勘界议定书,又从中国割去了新疆霍尔果斯河以西3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1898年,俄罗斯出兵强行占领了帕米尔高原上的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从中国手中夺去了大部分帕米尔高原,造成了长达百年的帕米尔未定界问题。直到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同塔吉克斯坦签订了边界条约,收回了其中的近2000平方公里土地。

丢弃的时候失去的是一个大西瓜,好不容易要回来了,变为一粒小芝麻。

建设中东铁路过程中,整个东北大地陷入了一片火海。俄军屠戮之惨、入侵地之广、阴谋之大,令人发指。

随着中国东北中东铁路的修筑,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势力已侵入到铁路沿线。从旅顺、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黑河、同江、满洲里、绥芬河和牡丹江先后修建教堂(祈祷所)130多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