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下一年的约定(1/2)
“熊部落提供的任何东西,我都要第一个挑选,”骨木急切地说,“记得给我带来渔网,这东西实在是太实用了。”
“我也要几副,还有你们那种麻布衣服,”白石部落通过交换锡矿石,获得了许多物资,这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冬天更加充满信心,“另外,关于种植和养殖的事情,你们能否也教给我们?”
“当然,这也是我们明年再次来访的原因之一,”熊洪对此并不回避,反而积极地向这些部落推广,“而且种植和养殖方法我们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所需要的,仅仅是你们的族人全程参与进来,当然我们希望除了你们,其他的部落也能参与熊部落的种植计划。”
待到明年熊部落春耕结束后,熊洪将带领人员和工具再次来到这里,借鉴在凌河流域诸部落的经验,以相同的方式招募白河流域的部落族人,共同开垦土地、建造围墙、发展种植和养殖技术。
只要食物充足,白河流域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将远超熊部落所在的凌河流域,毕竟这里部落众多,人口众多,23个部落总人口接近2000人,而熊部落区域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口才勉强达到这个数字。这个冬天他们的食物获取也比以往多的多,这样等到明年春天,部落能够存活下来的人口也就更多,给熊部落更多的人力支持。
更何况,熊洪今年为他们带来了食物储存技术、渔网以及一些简易工具和衣物,还有更先进的生产方式,这让他们在冬季寒冷中有了更多的食物和燃料,能够保存更多的人口——各部落基本上将老弱交给了熊洪,从而变相地提高了他们的食物储备。
然而,目前摆在熊洪面前的,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熊部落与白河流域之间的交通难题。
尽管熊部落拥有众多牛车、驴车甚至马匹,但来时的路途多是穿越密林和山沟,道路几乎不存在。
经过熊洪的估算,从白骨洞营地到沼泽地那边,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大约100多里,但如果要让部落的车辆通行在野外,至少需要绕行这个距离的2到3倍。
这让熊洪感到困扰,交通不便意味着两地之间的沟通成本大大增加,利用白河流域的人力资源和丰富自然资源的成本随之上升,效率也相应降低。
可以说有得必有失。
当然交通的问题还是需要下大力气进行解决的,如果去掉一些绕行的地方,逢林开山、遇河架桥,把一些地形进行人为的改变,那两地之间的沟通距离就会短很多,也能容纳更加快速的工具行进。
要是不去沟通,那熊部落制造出来的陶器、工具、食盐等产品,又没有更大的市场,换不回更多的资源,熊部落的发展也会因此停滞,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各种手工工坊,在满足熊部落自身使用后,也会逐渐萎缩、关停。
所以这条路一定要修!
好在凌河流域的各个部落,基本上已经整合完成,新生的熊部落,拥有更加庞大的人口规模,更多的生产技术,更充足的食物储备,以及更加先进的组织方式,完全能够承担起从水部落营地通往白石营地这条道路的建设。
不过,这件事虽然熊部落能一力承担,可白河流域这边,也可以利用起来。
“几位族长,我熊洪有件事情要拜托大家,”熊洪与众族长坐在山洞里面的一处平台上,郑重地跟大家说着,“大家看到我们部落的独轮车和架子车对吧,这些车子虽然能够在山上和树林里行动,可是载重还是太少,我们熊部落周边有更宽阔结实的道路,就像你们从山谷口到山洞这个距离的路一样。”
熊部落一直以不断地建设领地为乐,熊洪更是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观点,原先族人们也不甚理解,可通畅的道路带来的便利,让族人们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故而对熊洪提出的各种基建“工程”,都十分赞同。
经过两年多的熏陶,熊部落以及其他部落,对这种基建都能够接受,虽然短时间可能看不出这些诸如围墙、牧场、道路有什么用,可带来的便利却是实打实的,就比如原本从黑齿部落到水部落,步行的话一来一回至少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中间还要经历各种危险,并且露宿在野外;可有了道路,乘坐驴车也只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沿途还能住宿在其他靠近道路的部落,同时还能带上更多的物资。
“这个我们知道,不过熊洪族长是什么意思?”白石和骨木互相看了一眼,虽然这一截的确好走不少,可有什么关系?其他地方还是很难通行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