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冬季的规划(一)(2/2)
对于白骨洞营地的开发,在保证熊部落这边的发展之时,熊洪也要同步进行,毕竟那边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人力,另外还有更多的资源等待着去开发——漆树、锡矿和土地、河流,这些都是熊部落希望得到的。
还有就是对白河的利用,整个白河区域的二十几个部落,几乎都离这条河很近。白河的水量据说很是平稳,季节的更替对水位的影响很小,对两岸也只是造成一些变化不大的影响。
熊洪听一些年纪较大的新族人说,在白河上游,很远处的北边,有不少的湖泊和池塘,以及周围的山脉。可能也是因为这些湖泊,才让这条白河拥有平稳的水量吧。
既然水流平稳,熊洪现场也看到过,那就可以把这条河流给利用起来,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船。
虽然现在部落里还没有船,甚至连竹木筏都没有制作过,可基本的一些原理,熊洪还是知道的。只要明年把白骨洞那边给建设起来,再在沿河附近“租借”一块地方作为码头,就能利用部落发展出来的船只,运送人员和物资,节省很多运输的成本。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同等情况下,水运要比陆运成本低很多,而在这个原始社会也是一样,不论是人工成本还是运送成本,都将会比陆运要低。
打个比方,从白河流域最上游东岸的灰部落,运送2000斤的煤矿(经过探查,灰部落附近应该有一座露天的煤矿,只不过时间不够,等到来年,熊洪将带着人再去查探一下)运送到白骨洞营地,如果用陆运,按照熊部落现在载重最多的500斤牛车来算,也要至少4辆才行,每辆牛车至少需要配备1名族人、两头黄牛、外加一辆车体,就算是道路都按照熊部落丰乐大道的标准来修,从灰部落到西岸下游的白骨洞,得绕行个快150里路,至少也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到,并且沿途还要警惕野兽的袭击,安排至少10名猎手用来护卫想必并不过分。
这样一来,算上人力、畜力以及时间上的消耗,部落的压力就大很多了,而且如果探明有露天煤矿的存在,这种规模的运送肯定也不是只这一次,后续要发展白骨洞营地,肯定需要大量的煤炭,用来熔炼锡矿石、铜矿石,或者烧制砖瓦、陶器。
想来这么大规模的煤炭需求,用陆路运输的话,得有多大的成本。而如果改用水运,白河水流近乎于是从北向南流的,几乎不需要什么动力,当然为了加快速度,人工划船也是可以的。
就算是做出来的小舢板,那怎么着也能载重个500-1000斤吧,沿途顺水,用水运只要走一天的时间,距离更是只有40多里;并且河里也没有猛兽袭击,只要几个人能把舢板操纵好就行。
这样一来,只要花费很短的时间和很少的精力,就能把原本需要好几天的工作给完成。
至于把船开过去,逆流而上最多也只要一天的时间。
并且,部落周围发现的河流、湖泊也有很多,这些地方肯定也有不少的鱼虾生活在其中,以往只能用渔网或者鱼笼在沿岸进行捕鱼,如果有了船的话,就能利用渔船捕获更多的水产。
甚至可以期待一下,如果哪一天发现了海洋,能建造更大的船只,捕捉到的鱼类种类和重量也就会更多,也能发现更远处的海岛或者陆地。
利用水流来进行运输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着充足的思考。熊洪小时候的时候,门前就有一条灌溉用的沟渠,四通八达,水流量也并不算太大,农村里很多砍伐下来的木头,会放到沟渠里,大人将绳子绑在上面,拉着绳子沿着沟渠岸边走,很容易就能把粗重的木头给拖到目的地。而如果换成在陆地上,没有一个平板车,一根木头根本不可能长距离的移动。
船的作用在以后肯定会展现出来,而相关的设计和制造的想法,也是熊洪在查看过白河沿岸的部落后想到的,甚至于对熊部落周边的凌河,他也想要用水运的方式,把这里给进一步开发出来。
通过这次探索,熊洪发现对自己部落周围的环境了解还是不够深入,比如凌河,这就让他产生了更多探索的想法。
凌河是一直向东流的,虽然在这些部落间有不少的弯弯绕绕,但大体的流向不变。而白河是自北向南,如果凌河足够长,那肯定在某一处地方,这两条河流会交汇到一起。
现在探索的区域有限,对凌河也只知道部落周围的这一小段,更远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人了解。要想将熊部落这边给建设起来,势必要将周围的地形地物都给探明并利用好,而凌河,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至于在远处是不是会和白河连通,现在光靠猜想,也没办法验证,只能等明年有时间,再进行探索了。
如果两条河流在某一处有交汇点,本质上是互通的话,那水运的作用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当然在船还没有建造出来的时候,这一切都是空谈,熊洪也知道,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把明年的发展计划给整理出来,让整个部落知道这个冬天以及开春要做哪些事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