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要想富先修路(1/2)
有饭吃,不饿肚子!
想要富先修路!
贸易带动经济!
教育改变未来!
这就是杨广给岭南画的饼,以他熟知历史和现代人的观念,把冼夫人说的一愣一愣的。
“殿下知道你说的这几项措施真要实现,得花多少年时间?多少功夫和钱财才能够实现吗?”冼老夫人眼中迸发出精光,既喜悦又无奈的向着他问道。
“国之有策,能利民,何管它悠悠岁月,就算我们不能完成,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总有人能完成的时候。”
“好啊,真好啊,成与不成的先不说,只是费那么大的劲只为了发现一个鸡肋般的岭南,值得吗?”
“值得吗?”杨广重复了一句,随后哈哈大笑一声,“冼老夫人您几十年年华都献给了岭南,你觉得值得吗?我认为,只要是我大隋的疆土之一,我们为他做任何事都是值得的。”
冼老夫人被杨广这么一问,心中激荡不已,是啊,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切值不值得。
“殿下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华,若是大隋多一些殿下这般人物,未来简直不敢想象是何模样。”不管杨广说的是不是心里想的,但是能想到这些,就已经证明杨广确实为岭南思考过决策。
“冼老夫人谬赞,我大隋如今正在施行三舍科举制,今后选官不问门第,寒门也能出贵子,未来各种经天纬地的人才必定是源源不断的。”
说到这里,杨广想到后期通过科举制度被选拔出来的各种人才,颇为自豪的说道。
只是冼老夫人对科举制还很陌生,听杨广这么说,忍不住好奇:“三舍科举制?那是何物?”
“三舍科举制啊,就是…”
三舍科举制虽然已经在大隋境内逐步实施,但是南陈也才被大隋灭亡,连陈朝都还没有宣贯这项国策,就别说更远的岭南之地了。
于是杨广绘声绘色的又给冼老夫人解说了一遍三舍科举制。
听杨广说完,冼老夫人脸色这下是真的变了数遍,“如此奇妙之策,不知是何人所想,真旷世奇才也,如此一来,平民百姓也有了崛起之路,更可为皇室增加一大助力,用来平衡世家易于操控朝势的不利局面,简直就是恰如其分。”
冼老夫人领导岭南部落几十年,对于历朝历代都必须经历的一个矛盾局面自然是十分了解的。
那就是王朝的建立和运行必须依赖世家,同时为了避免世家门阀做大做强,又要打压世家门阀。
这是一个十分微妙且危险的尺度,一旦掌握不好,可能就会给王朝带来致命打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