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刘海中送礼,闫静质疑(2/2)
“肯定是你克扣偷吃了,你个不孝顺的东西。”
一大妈惹不起聋老太,不敢跟她争辩,默默忍受,然后离开。
李卫国吃完早餐出来,正好听见聋老太的咒骂声,他轻哼了声,骑车走了。
一到轧钢厂,他继续筹备生产车间的事。
这样忙活了几天,新工作台生产线正开始加工。
今天就是第一台工作台落地的日子。
一大早,李卫国前脚刚踏进办公室,后脚李副厂长就跟了过来。
“卫国,准备的怎么样?”
李卫国轻松道:“放心吧,李副厂长,一切都在掌控中。”
“你办事我放心,我就来跟你说一句,一会儿第一批来学习的技术人员就要到了,到时候你负责培训。”李副厂长道。
李卫国点头。
这第一批技术人员都是重工业部从各地抽调的骨干,精英中的精英,为的就是之后的全国推
广。
没多久,好几辆大巴载着满满当当的人驶进了轧钢厂。
简单介绍以后,李卫国带着大家去了生产线,观看每个零部件的落成和组建。
“工作台落成后,使用比较简单,但这个安装的过程会稍微复杂一些,需要各位认真对待。
只有知道它的运行原理和安装原理,你们在为其他人讲述和做维修示范时,才更得心应手。”
众人点头。
“李副科长,我有一个疑问。”
人群里站出来一个女人,两条粗黑的大辫子垂在耳旁,精致的鹅蛋脸上泛着寒冷侵袭后的微红。
她的双眼明亮犀利。
一身藏蓝色的工人服被她穿出了职业套装的气势。
“请说。”李卫国做了个请的动作。
“我觉得按照你讲述的,这个机器有悖论。
如果两个机械臂同时运作,必然会撞到一起,这样非但不能提升效率,反而会增加损耗
她话音一落,同行的人就疯狂扯她的衣袖:“闫静,你疯了,让你来学习,不是让你来质疑的。”
李卫国摆摆手制止了那人的动作。他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讨的过程,我觉得闫静同志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就很好。”
“闫静同志,你提出的这一点我们当时就考虑到了,所以两个轴臂做的是可伸缩轴臂,轴壁连接处加入了滚珠转盘,既可以保证同时运作,又增加了它的能动性。”
“另外我还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这一台简陋版的工作台在不不久未来会被全自动化替代,那才是它最终的模样。”
李卫国的话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如果钢铁时代没有来,如果没有自行车、火车、汽车等的出现,他们或许不会意识到自动化的厉害。
但偏偏他们生活在钢铁时代,还都是技术员。
“红星轧钢厂难道已经有了方向?”这是闫静的同伴,首钢的另外一位技术员。
首钢和红星轧钢厂可谓是多年的“老对头”,他这次出来不仅仅是学习,还带着厂长的打探情况的任务来的。
“是,已经有了大概方向,大家拭目以待。”李卫国笑着说道。
闫静又说道:“依靠卡位自动化?撞刀了如何处理?”
撞刀,就是指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因为轨迹问题发生不适合的碰撞,从而让钻刀或者切刀等
工具发生不可逆的损坏。
这个比零件加工失败损耗更大。
李卫国对于美女一向耐心比较多一点,所以他道:“第一个问题,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是依靠卡位,但后续实在不方便透露;
第二个问题,撞刀一般发生在操作失误或者轨迹出错。
你觉得已经将这台机器自动化后,却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是不是显得有点白痴?”
闫静也发现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她抱歉后,又继续询问工作台的轴承、用才等问题。
在李卫国的回答中,她抓住了0.6一个她在国外文献看到的词汇:“数控。”
这让她彻底明白,眼前的青年确实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谢谢你的解答,李副科长。”她微笑,眼神柔和不再具有锋芒。
李卫国点头,大家继续学习。
闫静紧紧跟在李卫国三步之内,时不时还跟他交流一些心得。
到了中午,闫静直接霸占了李卫国的右边,跟他去了食堂。
高来举一脸羡慕的站在李卫国左边,静静的听他们说话。
因为他插不上嘴。
李卫国也在这时候了解到,闫静今年才23岁,是水木大学毕业的天才。
难怪之前一股傲气。
“你这么厉害,都在哪里学的?国内可没你这么超前的理念。
我也是好不容易才接触到一些名词,你究竟怎么做到的?”闫静一脸好奇。
“我可没上大学,都来自这里。”李卫国指了指头。
闫静不信,不过也知道问不出什么,又把话题转移到了技术上。
李卫国总能让她有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
说话间,几人来到了食堂。
傻柱远远就看见了闫静,双眼泛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