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如梦令·大雪未雪》(2/2)
两人坐在饭桌前,桌上摆放着简单却热气腾腾的早饭。白风夕抬眼看向李小白,只见他眼神中仍残留着一丝惆怅,眉头微微蹙起,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白风夕心中满是担忧,轻声问道:“相公今日所写之词,可是有何深意?”李小白听到妻子的询问,微微抬起头,嘴角上扬,努力挤出一丝微笑,眼中却闪过一丝感慨,说道:“夫人,你且听我细细道来。”
李小白轻轻清了清嗓子,眼神变得专注起来,开始逐句讲解:“这上阕啊,‘大雪仲冬风骤’,你瞧,这一句直接就点明了当下的时节,已经进入了寒冷的隆冬,那风刮得就像锋利的刀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寒意。”说着,他微微缩了缩脖子,仿佛那寒风正从衣领灌进来,“而‘不见六花盈透’,本应是雪花如同仙女洒下的花瓣,纷纷扬扬,将整个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可如今却什么都没有,实在是有些遗憾。”说罢,他轻轻摇了摇头,脸上的失落愈发明显,眼神中满是对那未出现的雪景的渴望。白风夕专注地听着,轻轻地点头,眼神中透着理解与心疼,说道:“相公这词句对仗工整,节奏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着实巧妙。妾身能感受到相公对这场雪的期盼,就好像这雪是一位久未归家的亲人。”
李小白微微点头,继续说道:“下阕中,‘披瑞兆丰年’,这雪在咱们心中,那可是祥瑞的象征啊。每一片雪花都像是上天赐予大地的祝福,能为来年的丰收保驾护航。可如今,只有冷云冰霜,就像一场盛大的宴会缺少了主角,实在是让人心生无奈。”他眉头紧蹙,眼神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忧愁,仿佛看到了农民们望着干涸土地时那失望的神情。白风夕应道:“是啊,那最后这‘知否,知否,农父盼琼铺厚’,更是道出了农民们的心声。他们一年到头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就盼着这一场瑞雪,这一句将他们的期盼表达得淋漓尽致。”她的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眼神中似乎浮现出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为他们的担忧而揪心。
探讨完诗词,两人的话题又转到了大雪这个节气上。李小白微微坐直身子,神色认真地说道:“夫人,你可知这大雪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白风夕微笑着摇摇头,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个孩子等待聆听故事一般:“妾身还真不太清楚,相公快给我讲讲。”
李小白清了清嗓子,声音略微低沉而沉稳:“这大雪的日期啊,在每年公历12月6至8日左右。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到了这个时候,天气愈发寒冷,就像一个冷酷的君主在不断施展他的威严,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范围也更广,所以才叫大雪。”
白风夕听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李小白,急切地问道:“那这大雪节气有何意义呢?”李小白耐心地解释道:“从气象意义上来说,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气温会显着下降,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就像一群不速之客在天地间肆意游荡,往往会有大范围的降雪天气,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那是一片银白的世界。而从农事意义上讲,大雪覆盖大地,就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温暖的棉被,可以保暖土壤、冻死害虫,为来年农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民间才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雪啊,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的种子。”说这些话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白风夕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兴奋地拍了一下手,说道:“原来如此,那这大雪节气可有什么习俗?”李小白笑了笑,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神情,眼神中带着一丝对那些习俗的喜爱:“这习俗嘛,倒也不少。比如赏雪,大雪时节,雪景壮丽,那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人们会穿上厚厚的棉衣,结伴外出欣赏雪景,在园林中漫步,看那亭台楼阁被雪覆盖,宛如仙境;或是登上山间,俯瞰那一片洁白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壮美,仿佛自己与这天地融为一体。还有腌肉,老南京有句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一到大雪节气,不少地方的人就开始忙着腌制肉类。你能想象到那热闹的场景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挑选着新鲜的猪肉,用盐和各种香料仔细地揉搓,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经过腌制的肉能保存很久,过年时就能享用美味的腌腊肉,那是家的味道。再有就是在北方一些地区,有大雪吃饴糖的习俗。这糖很黏,小孩子吃了可以让牙齿牢固,也能在寒冬里补充能量、抵御寒冷。小孩子们拿到饴糖时,那眼睛里闪烁着的喜悦光芒,就像冬日里的星星。”
大雪这个节气不仅是一个自然现象的标志,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自然的敬畏。无论是对雪景的欣赏,还是与大雪相关的各种习俗,都展现了人们在冬日里对温暖与希望的追求。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