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逃离封建老家,加入全女战队 > 第300章 后记-

第300章 后记-(1/2)

目录

终于写完这部小说了,想了很久,觉得还是要跟大家提一下我的创作动机和心路历程什么的。

首先是创作动机,虽然我知道这部小说的很多读者可能都是冲着【爱女文】这个标签来读它的,但必须要说的是,我自己从来没有以【创作爱女文学】为目的去写小说。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爱女作者都是抱着【建设爱女文学】的想法去写小说的,可我真的不是。

这不是我写的第一部小说,在写这部之前,我已经写过上百万字的小说了。

在以往创作小说,包括写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最在乎的都是【人物形象塑造】而非【立场】。

在我这里,【剧情设置】和【正确性】偶尔都要为【人物形象】让步。

中学语文教材上有这样一个知识点: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而核心是人物形象。

我一开始不太理解为什么核心是人物形象,我觉得故事情节才是最重要的(写选择题的时候选错过,所以印象非常深刻),不过后来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纵览我阅读过的小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和白流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孔乙己、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阿加莎笔下的马普尔小姐和波洛、埃莱娜·费兰特笔下的莱农和莉拉、简·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甚至是阁楼上的疯女人……

哪怕是被某些读者诟病为说教性严重的《女主对此感到厌烦》里也有莉莉丝、多琳、辛西娅和赫卡特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

更别说各种大热网文了,耽美读者为魏无羡、蓝忘机和张起灵这些人物举大旗,前两年大火的《赛博boss》的读者高喊的也是“辛姐太帅了”。

种种现象告诉我,小说的核心果然就是【人物形象】,所以在我创作小说时,我最关注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我是在为塑造出更多鲜明多样的人物形象而努力的,而我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在推进剧情的同时给笔下的人物添上血肉,看到她们渐渐“活过来”对我来说是件很幸福的事,这是创作的魅力。

不瞒大家说,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白戈回家过年、回忆过去的【风雪】和【日光】章节是我写得最爽的两章,因为在这两章之前,白戈在我这里只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教练的形象而已,写完这两章以后,我才觉得她真正活过来了。

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想阐明一个观点:

我的创作动机一直都是【塑造更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建设爱女文学】,当然我也很佩服为了【建设爱女文学】而行动的创作者,只不过我自己真的不是,小说不是我进行女○运动的【武器】,我没有想用小说来宣传女○运动,也没有想用它来动员大家什么,它在我这里只是小说,是我娱乐自己的一种方式,我相信大部分读者看网文也只是为了娱乐。

之所以和大家说这些,是因为我觉得作者和读者应该是双向筛选的,这部小说的读者群比较特殊,有些读者可能对我抱有【用小说宣传女○运动】甚至是【用小说指导现实】的期待,我必须要说,我做不到,也暂时不打算这么做,【创作】对我来说应该是更纯粹的事,我写的就是小白爽文,扛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至于小说中体现出的性别意识,这不是因为我在【用小说宣传女○运动】,只是因为我是一个觉醒了女○意识的女性创作者,仅此而已。

作品总会不可避免沾染上作者个人的思想色彩。

我上一部完结的小说也是无cp小说,不过开文的时候我还是个平泉人,所以我那部小说的主角团女男比是五五开,我同样认真塑造了每一个人物。

当然,在创作那部小说时,我也是有一定女性意识的,所以我在小说里写了主角团拯救被拐妇女、主角团帮助合伙杀死家暴男的母女隐瞒真相、主角团带着小red楼的受害者一起虐杀加害者的情节,不过写着写着,我的思想发生变化了,我觉得这样还不够,所以到最新写的这部电竞小说里,我的思想转变就体现在主角团全女、无高光男性和尽可能规避辱女词上了。

我的小说具有性别意识,真的只是因为我是个具备女○思想的女性创作者而已,我没打算拿小说来当我的【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