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时代的缩影(2/2)
在改革开放后的那十年中,除了求伯君之外,还诞生了许多在中国软件史上有筚路蓝缕之功的软件英雄。1983年严援朝在pc长城机上开发了doS软件,其突出贡献便是解决了汉字在计算机内存储和显示的问题,具有划时代意义。同年,王永民以五年之功在河南南阳发明了“五笔字型”,也为后来中文输入奠定了基础。吴晓军41岁在1988年将doS汉字系统升级到了2.13E版;“杀毒软件之父”王江民于1989年推出杀毒软件KV6;周志农在1988年设计完成《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朱崇君在1988年首创中文字表编辑概念,推出Ed2.0版;金山和用友在1988年创立;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与网络研究室的成立,是刘积仁与东软传奇故事的序言;由倪光南主持开发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5)到90年代,金山wpS风靡一时,成就了金山软件的辉煌时刻。国内用友、金蝶、东软、联邦各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很快国产软件遭遇了一场盗版软件和国外软件巨头内外夹击的厄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软件的百花齐放同时存在的是大规模的光盘盗版。随着和光盘的普及,盗版软件迅速成为破坏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而对于当时口袋并不饱满的中国民众来说,在动辄高达千元的软件和仅几块钱的盗版软件之间,大家更愿意选择后者。
记得那时的华强北赛格广场附近,不到几米就能碰到各种各样的男人女人穿行在人流中,小声地问着:“要软件吗?要光碟吗?”上前询问并讲好价钱后,就左弯八拐的带我们来到一个柜台或仓库里,一堆一堆的纸盒写着光盘的类型,让人自己找,找好按数量算钱,听说买的多的直接按重量算钱。
而那时,国外软件巨头也将触角伸向了中国。面对微软、赛门铁克、趋势等国际软件企业,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软件企业显得脆弱不堪。盗版与国际巨头的压迫使中国软件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繁荣之后黯然转身,像金山一样存活下来的软件企业寥寥无几。许多软件公司在无法获得合理利润的情况下,被迫倒闭或转型。
==============
而我们公司则是这一切的见证者和受害者。公司的第一代明星产品于1994年问世,1995年建成全国性软件销售网络,当年销售两万套,成为“95中国软件协会推荐的优秀产品。”
然而盗版随即猖狂而起,产品销售额直线下降,到1997年已经基本销不动,一些经销商也开始转向以盗版牟利,公司不得不做出停售产品的决定,此时尚有近万套价值300多万元的库存。
这样,一个前后投入研究开发费用近千万元、宣传广告费500多万元的国产优秀软件就此退出市场,给公司造成了几乎覆灭性的打击。直到1999年,进行了股权转让,开始第二次创业才出现了转机。
听说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就不带姓名了)当时把自己关在酒店三个月,通宵达旦地开发出第二代产品,并且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迅速推入市场,终于开拓并很快占领了国内市场,才开始了公司的第二次快速成长阶段。
而当时掌舵的总经理的野心也不仅仅只放在已经研发出的第二代产品相应的市场上,他还规划以后要开发出大型的企业管理软件。所以多次在管理会议中要求各部门储备相关人才,招聘时偏向有这方面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这也是入职后张总告诉我的,而且在之后的招聘中测试组也一直以这个为加分项招聘工程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