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外企之初体验(2/2)
那位原定的本地负责人去苏州后,总部也没有再派其他人过来。因为开发组人最多,他们还是招聘了一位开发经理,并且由业务线的Vp(副总裁)指定他为业务线在深圳分公司的负责人,负责业务线在深圳的整体管理和对外沟通工作,但是不负责除开发组外人员的工作管理。但是开发经理十月下旬才来,在那之前,大家和一团散沙一样,各干各的,一点也不像一个业务线的部门。
国庆后,有位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华人总监受Vp委托过来看望新业务线的员工。这位总监是国内顶流大学毕业,然后去了美国顶流大学读研读博,毕业后进了公司美国总部。因为工作表现优异,一路升职到总监。
那位总监定了个时间让hR通知业务线的员工到公司大会议室开会。大家终于聚到一起。总监看上去非常激动,介绍完自己后让大家逐个介绍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毕业学校。不过大家介绍完后,我感觉他因为大家的毕业学校没有他期望的那么好而有些失望了。
那时这家外企在全球都是营收排名前五的公司,以前在中国区招人也特别注重毕业学校。后来我接触其他业务线的同事,还有校招时发现确实如此。然而我们这条业务线不仅要求英语好,而且还要有相关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在深圳符合这些要求的人并不多,所以并没有对毕业学校有严格的要求。
虽然大家毕业学校没有其他业务线那么好,但是后来大家的工作表现都很好,终于让这位总监放下心里,在两年后也开始为自己负责的产品在本地招聘。
十一月招聘结束后,人员都稳定了,也都开始正常工作了。这时业务线在印度的Vp(副总裁)过来了。他也是我在这家公司十几年见过的最高职级的印度人。Vp的印度名很短,而且他不像我接触的那些印度同事那么黑,比较白。有对印度了解的同事说这些都是印度高种族的特征。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在印度曾经盛行过种族制度,而且仍在影响着印度社会。
Vp过来后,同样也是通过hR召集大家开了个见面会,介绍了下业务线的情况。然后又分别和不同小组的同事们开了个短会,介绍了各小组的工作和他的要求。他非常友善,英语很标准,没有我老板那样的印度口音。
晚上请大家吃饭时,因为听说他是第一次来中国,大家点了不少中国特色菜和海鲜。结果没想到他是印度教徒,吃素的。一下子让本来想大快朵颐的同事们不知所措。好在作为负责人的开发经理随机应变,让服务员把特别显眼的荤菜拿下来分成小份给大家,然后也一直陪着Vp聊天说话。不过Vp也是精明人,为了缓解大家的尴尬,特意把大龙虾的壳让服务员摆好,然后拍了个自拍,说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龙虾。轻松的语气,善意的自嘲,确实让大家笑了起来,忘记了之前的窘迫,放松下来。
第二天听说Vp去了中国最大的民企,那时我们才知道,原来那家企业是我们业务线在中国的大客户,我们公司将新部门选择在了深圳和它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从此,这个安排基本上成了大佬们来深圳的标准行程。
刚开始,我们按照公司制度准时上下班。慢慢地大家发现公司其他组同事很少准时来公司,中午很少人午休,晚上也很少加班。
中午是因为听说大中华区的负责人因为外国人不午休,也要求我们不要午休,尤其是不允许大家自带午休床睡觉。不过他主要在北京分公司,偶尔才来深圳,每次来时hR也会悄悄地通知大家不要睡觉。
至于早上晚来,我们是直到真正开始干活后才知道原因的。因为时差的原因吧,同事们经常要在中午和印度同事们开会,晚上和欧美同事开会。于是,我们也只能按照工作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了。
而且我发现我的老板也不喜欢大家加班。有次我有个工作没有完成,想加班在公司做完。快晚上8点半的时候,也是印度的6点,估计老板要下班了,但是看到聊天工具上我还在线,就发信息问我:“怎么你还在工作?”
“对,碰到个问题,一直没解决。”
“不用那么着急的,可以明天在做呀。要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呀!”
看到这个回复,我惊呆了。原来以前他说的“要工作和生活平衡”不只是说说而已呀。
我赶紧回复了“okay”就把聊天工具下线了,继续干活了。
不过从那以后,我是真正放心了。这真是家不用加班,重视“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好公司。那时刚好快到孩子的两岁生日了,和老公商量了下,回家给孩子办完生日宴,就接他回到深圳,回到了我们的身边,结束了他一年的留守儿童生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