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国学新解释义 > 第47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

第47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2/2)

目录

【二】

宠辱不惊,天下可寄

在悠悠五千言的《道德经》中,老子用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宠辱不惊,贵大患若身”的道理。听起来很深奥,其实翻译过来就是: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觉得惊恐,把个人荣辱看得与自身一样重要。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真的应该把宠辱看得这么重吗?

首先,我们来谈谈“宠辱若惊”。当然,这里的“宠辱”不是指金银珠宝、高官厚禄,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荣誉与屈辱。受到表扬或者有点成就,有些人就喜上眉梢,仿佛世界都为他喝彩;稍微碰个钉子,就开始怀疑人生,仿佛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这种“惊”其实不是好事。真正的强者,应当宠辱不惊。不是因为麻木,而是因为他们明白:赞美也好,批评也罢,都是外部因素,真正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强大与自足。

然后,我们再来聊聊“贵大患若身”。这里的关键在于“身”,不是指肉体,而是指个人的名誉、地位等。很多人之所以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怕死或者怕痛,而是怕名誉受损、地位不保。但老子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那么他还会害怕这些所谓的“大患”吗?

所以,“宠辱不惊”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不要让外在的荣辱左右自己的内心,要学会在风雨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贵以身为天下”,也才能真正做到“爱以身为天下”。

最后,我想说:人生在世,宠辱都是过眼云烟。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强大与自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也才能真正做到“贵以身为天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