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2/2)
就在这时,有个不怕事的弟子站了出来,他眨巴眨巴眼睛,问道:“老师,您是说管仲俭乎?”言下之意,是不是说管仲这人太小气,太抠门了呢?孔子一听,哈哈一笑,摇了摇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意思是,管仲家里房子多,仆人多,官职还一身兼数职,这哪里是小气抠门啊?
弟子们一听,都觉得老师这话说得在理。可就在这时,又有个弟子跳出来,一脸好奇地问:“然则管仲知礼乎?”这个问题可把孔子问住了。他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这话一出,弟子们顿时就明白了。原来,孔子老人家是在说,管仲这人啊,虽然家里有钱有权,但他在礼仪方面却有些过头了。邦国的君主才有资格在门口立个屏风,管仲也学着人家立;邦国的君主为了表示友好,搞个酒席什么的,放个桌子在中间,管仲也跟着搞。这哪里是什么知礼啊?简直就是瞎搞!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佩服孔子老人家的智慧。他用一个“小器”来形容管仲,实际上是在批评他不懂得适可而止,不懂得分寸。而这种分寸感,恰恰是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
想想看,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人像管仲一样,有钱有权就忘了自己是谁,开始瞎搞一气?他们或许在物质上很富有,但在精神层面却极度贫乏。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谦逊,更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而孔子呢?他用一种幽默而深刻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管仲的“小器”,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啊,有时候我们或许也应该学学孔子,用一种幽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说到这儿,咱们不妨再回到管仲身上。虽然他被孔子老人家批了个“小器”,但咱们也不能否认他的成就。毕竟,人家可是春秋时期的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还帮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这样的成就,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所以,咱们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也得有点辩证思维。不能因为人家某个方面做得不好,就全盘否定他。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键是要学会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最后,咱们再回到文章的主题上来。通过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幽默,也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这种洞察,正是我们在面对复杂纷繁的社会现象时所需要的。所以,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多一点幽默感,多一点洞察力,用平实的语言去讲述生活中的点滴,用幽默的角度去观察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这样,我们或许能在笑声中找到生活的真谛,在思考中收获人生的智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