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2/2)
(2)孔文子之“文”:敏学不耻下问的智慧
话说有一天,子贡突然心血来潮,跑去问他的老师孔子:“老师啊,孔文子这人凭什么被称为‘文’呢?”这孔文子可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名叫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谥号。子贡这么一问,显然是对这“文”字的由来感到好奇。
孔子一听,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孔文子这人,他聪明又好学,而且啊,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什么丢人的事。正因为这样,他才被大家尊称为‘文’。”
孔子这番话,说得简单却意蕴深远。咱们来细品品。首先,“敏而好学”,这四个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敏,意味着反应快、头脑灵活;好学,则是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孔文子这样的人,天生聪明不说,还特别喜欢学习,这就好比咱们现在说的“学霸”啊,不仅智商高,还特别努力。
但更难得的是,“不耻下问”。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孔文子之所以被称为“文”的关键所在。咱们都知道,有些人啊,学得多了,就容易有点自满,觉得自己啥都知道,不愿意向别人请教。但孔文子不一样,他觉得学习这事儿,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哪怕对方是个小人物,他也乐意去请教。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所以啊,孔子说孔文子“是以谓之文也”,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他具备了这种敏学不耻下问的品质,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敬,被赐予了“文”这个尊贵的谥号。
咱们现代人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反思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光有学习的热情还不够,咱们还得有孔文子那种敏学不耻下问的精神。只有这样,咱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啊,下次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别害羞,别不好意思开口问。记住孔文子的故事,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反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毕竟,学习这事儿,永远都是没有止境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