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1/2)
(1)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教诲。一日,鲁国的国君哀公向孔子请教:“弟子之中,谁堪称好学之人?”孔子闻言,静默片刻,然后深深地叹息一声,仿佛在追忆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有一位名叫颜回的弟子,他便是好学之人。他的品格高尚,从不将怒火迁怒于他人,亦不重复犯下相同的过错。他的内心如同明镜,能清晰地映照出自己的过失,并及时加以改正。他的学习,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积累,更是对心灵的磨砺和升华。”
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颜回的赞誉,但随即,他的语气又变得沉重起来:“然而,不幸的是,颜回英年早逝,未能将他的学问和品格传承于世。自他离世之后,我尚未遇到如此好学之人。”
孔子的话语如同一道清泉,流淌在历史的脉络中,激荡着人们的心灵。他的话语告诉我们,好学之人,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他们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也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身的追求,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或许应该像颜回一样,保持一颗好学之心,不断地汲取知识,锤炼品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孔子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2)孔子与颜回的“学霸”对话:好学的真谛何在?
话说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名声远扬。有一天,鲁哀公心血来潮,决定去拜访这位传说中的大圣人,一探究竟这位“万世师表”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夫子,弟子孰为好学?”鲁哀公一见面就抛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想要考考孔子的眼力。孔子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回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句话一出口,鲁哀公就愣住了。他没想到孔子会如此直接地提到颜回,更没想到孔子对好学的定义竟然如此简单而又深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