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后记(2/2)
历史像一块在海岸边的礁石,在时间的海浪一遍遍的冲刷下,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被磨的光滑亮丽,早已不再是以前的形状,慢慢的变成了人们所期望看到的样子,它的丑陋和黑暗都被时间带走了。
而历史最重要的恰恰就是那些粗糙的表面,失去了那些,即使变得再光鲜亮丽,那也不再是真正的历史了,只是成为了一个稳固当前社会结构的支柱,或者说精神支柱。一旦倒塌,整个社会体系都将面临崩溃。于是它只能变得更加符合人们心中的印象,那时,历史也就不再是真相了。
而真相,或许真的不会有人在意。
同一个历史事件,却在不同时间段的记录者中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看待角度,时间线越是往后拉长,它原本的真实样貌就会变得愈发模糊,最后变得面目全非,这段历史也就将不再属于过去,而是属于现在,或者未来。变相的来说,已发生的历史是真的能够从主观层面上被改写的,而那仅仅只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时代,一个没有真相的时代。
在伊尔泽的记录中更多是从亲历者作为个体的角度来叙事,更多阐述的是事件的本身,而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则是更多从事件造成的结果来对其进行评判,再以符合所处时代的“政治正确”加以主观的论述,引导,甚至曲解事件其本身的历史意义。无论是哪一方,都很难说阐述了事件的全貌,但以真实性而言,前者作为事件的亲历者显然更加有说服力,但人们通常都更喜欢后者,因为那是他们想听到的。
不过,即使叙述的观点有所差异,两者还是在某些地方的记录下有相同之处的。在这个月食发生的夜晚,黑暗笼罩了天空、吞没着大地时,几乎同时在内外门两侧发生的惨烈战斗,不管是在伊尔泽的笔记中,还是未来历史学家的记载中,都对这一历史事件用了同一个命名:
史称——黑暗战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