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晋厉公伐秦(1/2)
继位不久的晋厉公,在与楚国达成和议之后,就把攻打秦国提上了议事日程。议定相关日程以后,公元前578年春天,晋厉公亲自率领晋国四军,还有八个归服晋国的诸侯国军队,浩浩荡荡开往洛邑的王城。大军前往洛邑,当然不是去进攻周王室。
对晋国来说,可以说是出动了倾国之兵。晋国的四军八卿,中军将栾书,中军佐荀庚;上军将士燮,上军佐郤锜;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新军将赵旃,新军佐郤至全部在列。给晋厉公驾驶战车的是郤毅,栾针为车右,持戟护卫。
晋厉公动员了齐国、鲁国、宋国、郑国、卫国、曹国、邾国和滕国,加上晋国共九个诸侯国的兵力。晋军当然是主力,兵力大概八万左右。其他八个诸侯国的军队,总共有兵力不到四万。
晋厉公带领各国国君和大臣,集体大礼参拜了周简王。如此规模的参拜,让周简王心花怒放。这时的周王室,哪里还有号令诸侯的能力。只是在霸主为所欲为的时候,才想起洛邑还有个周天子。党同伐异,攻打重要的诸侯国,需要得到周简王的首肯。
拜见过周简王,获得周王室授权之后,晋厉公和栾书,其他诸侯国的国君或大夫,率领联军西进,准备与秦军交战。
原来这支九国联军,就是准备攻打秦国的。但如此兴师动众,需要获得周简王的批准,以便看起来名正言顺。看着如此规模的大军,周简王哪里敢不同意。不但乐意看到联军攻打秦国,而且还派遣周王室的刘康公、成肃公,带领两千王军前往助战。
刘康公和成肃公,分别是刘国和成国国君,兼任周王室卿士。
如果没有与楚国和解,晋军哪里敢这么大的阵仗。即便是没有和议,因为有吴国对楚国的骚扰和拖累,楚军也不敢轻易北上。由此可见,巫臣联吴抗楚的策略,是多么及时、多么高明。
与此同时,晋厉公派遣能言善辩的大夫吕相,前往秦国送交与秦国断绝外交关系的文书。吕相即魏相,是魏錡的儿子。因封地在吕地,故称吕相。吕相的绝秦书,历数了秦国的诸多罪状。
在邲之战中,先縠和吕錡或称魏錡,是两个导致晋军失败的关键人物。因为不听从中军将荀林父的命令,自行其是,惹怒楚军,致使晋军混乱无序。在楚军的猛烈攻击下损兵折将。
后来在掩护晋军撤退过程中,吕錡为荀首驾车,对阻挡楚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荀首的勇猛顽强,是为了寻找儿子荀罃,而不仅仅是为了抵挡楚军。战后吕錡将功补过,没有受到处罚。
先縠就不一样了,作为导致晋军没有统一指挥,从而惨败于楚军的罪魁祸首,先縠不但被撤销所有职务和爵位,还被流放到狄国。后来不甘心的先縠还想反叛报复,结果全族被诛灭。
痛定思痛的吕錡,决心把儿子吕相培养成才。吕相果然不负其父所望,他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成长为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那份送给秦国的绝秦书,洋洋洒洒八百字,就是吕相所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