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我居然成了丞相庶女 > 第138章 稳步攀升

第138章 稳步攀升(1/2)

目录

时光的笔触从未停下,在贤妃与南妘莲等先辈们倾尽心血铸就的坚实基石上,国家步入了一段看似平和却暗潮汹涌的旅程。山河学院的朗朗书声,如同先辈们殷切的叮嘱,回荡在新一代守护者的心头;可外界风云变幻,新的挑战仿若隐藏在迷雾中的礁石,悄然浮现,亟待跨越。

随着国力稳步攀升,朝堂之上新晋官员如雨后春笋,怀揣不同抱负与心思涌入权力核心。部分权臣看着四海升平,私欲悄然膨胀,拉帮结派,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网。他们把控关键职位,任用亲信,朝堂上的奏对逐渐沦为一场场利益角逐,关乎民生的提案常被无端搁置、推诿。

年轻御史宋凛,出身寒门,凭借真才实学踏入官场,一心想复刻李佑昔日整肃朝纲的壮举。他暗中调查,发现吏部尚书刘崇在官员任免中大肆收受贿赂,官职明码标价,寒门子弟晋升之路被彻底堵死。宋凛怀揣铁证,朝堂之上怒目而视:“陛下,吏部贪腐成风,此乃动摇国本之举!朝堂应是贤能汇聚之地,而非权贵的私囊,望陛下严查。”皇帝震怒,责令大理寺即刻查办。一时间,朝堂人心惶惶,诸官员自查自省,生怕牵扯其中;宋凛却也因此树敌无数,夜里出行常遇刺客偷袭,险象环生。

为根除贪腐土壤,皇帝听从老臣建议,推行“官银公示”之策,官员俸禄、府邸用度、各项收支按季度张榜公示,接受民众监督;革新选拔机制,科考增设“民生策论”与“廉正问答”,选拔实干、清廉之才。官场风气逐步扭转,实干家得以崭露头角,政令推行愈发顺畅,如一股清泉涤荡昔日污浊。

军事变局:科技革新下的博弈

邻国经上一轮惨败,卧薪尝胆,全力投入火器研发。新型火炮射程远、威力巨大,搭配灵活机动的铁骑,边境防线压力骤增。情报传来,山河学院毕业的少壮将领苏逸迅速集结军队,奔赴前线。

苏逸深知硬拼不可取,一面加固城防,深挖护城河、堆砌沙袋掩体;一面率工匠改良火器,借鉴敌军火炮构造,研发出便携连发铳,虽射程稍逊,却胜在射速快、操作灵活,适宜近战突袭。同时,他研习古兵法,巧用“诱敌深入”之计,佯装败退,引敌军至山谷,两侧伏兵齐出,火箭、投石车齐发,敌军新式火炮在狭窄山谷施展不开,大败而归。

战后复盘,朝廷深感军事科技研发刻不容缓,设立“军备精研院”,广纳贤才,不仅有工匠技师,还有精通算学、物理的学者;与民间工坊合作,悬赏技术革新,一时间军事科技成果频出。新式战船配备水底暗雷,可远程操控引爆;飞行鸢改良为侦查利器,携了望镜高空俯瞰敌军布局,军队战力直线跃升。

异域文化伴随贸易船队持续涌入,新奇思潮冲击本土观念。部分激进文人倡导“全盘西化”,主张废弃传统礼仪、文字,改用异域风俗;民间百姓受其蛊惑,传统节日备受冷落,本土手工艺传承无人问津。

学者林悦,师从山河学院大儒,痛心疾首,奔走于街巷、书院,宣讲本土文化精髓:“吾国文化源远流长,承载千年智慧,礼仪彰显人伦,文字凝聚精神,岂容轻易摒弃?”她联合各地书院,发起“文化寻根之旅”,组织学子深入乡野,搜集民间技艺、传说;于京城举办“文化溯源大展”,古籍善本、精美刺绣、传统建筑模型琳琅满目,观者如潮,唤起民众心底沉睡的文化记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