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汉末小人物 > 第123章 大树到了,猢狲会散吗?

第123章 大树到了,猢狲会散吗?(2/2)

目录

现在遗言什么的不重要了,要想真正得到指挥权,只能施加外部压力,逼迫袁尚派出五校参战,现在高干和袁熙的态度就变得关键起来。

关键时刻高干确实表态了,不但明显倾向袁尚,从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连大将军都不打算给袁谭。

辛评确实急了,猛然扭头看向袁熙方向,目光灼灼凌厉,瞪得刘琰浑身一缩,就在这时场面突然发生了变化,有人比辛评还急,怒吼声响彻整个大厅。

“根本不公道!就算以礼而言也该是袁熙那个废物,怎么也轮不到袁尚!”

袁谭从事孔顺话音刚落,刘琰直接起身从袁熙身后冲出,上前扯下孔顺官帽摔在地上,跟着又踹了一脚:“狗样东西你才是废物!”

“二嫂,二嫂。”袁尚紧忙起身摆手劝阻。

刘琰尖叫一声:“你二嫂姓甄!”

袁尚也发觉失言了,虽然提过亲但没办婚礼,从刘褒那边算,称舅娘喊姨母都行,就是不能喊二嫂。

毕竟是家事,袁尚坐着没动,逄纪等人也不便上去劝,袁谭这边几人都埋怨孔顺这个夯货口不择言,你这不是把袁熙推到对立面去了吗?!

眼看孔顺又要挨揍,还是袁绍外甥高干跑上前去扯住刘琰:“这夯货着实该打,只是这场合。。。。。。还请刘度辽看在故去姨母份上,往后再收拾他不迟。”

高干的是袁绍已故正妻高氏,她是袁谭、袁熙、袁尚三饶生母,听高干抬出故去的长辈,刘琰也不好再动手了。

之所以称呼刘度辽,是因为前阵子朝廷通告下,正式授予刘琰度辽将军,现在刘琰身份是“孝阳亭侯常侍谒者加散骑,领大将军从事中郎行度辽将军事”,这是刘琰能坐在议事厅中的身份背景。

曹操同意认命也有自己计划,这是给袁熙增加羽翼,借此挑拨袁氏内斗的伎俩,至于性别不是问题,你们内部把袁熙也拉进来搞得越乱越好,这事儿成与不成另,反正曹操不会有任何损失。

刘琰手心全是冷汗,刚才是硬装的,只要在座有人出言反对,哪怕态度稍微蛮横一点儿,自己立刻缩回去再也不出声。

这是昨晚和袁熙商量好的,现在袁绍刚死斗争激烈,今开会袁熙唱红脸刘琰唱白脸,目的就是抓住机会,洗脱干系快速抽身。

抽身不等于旁观,趁着双方注意力全在争执上,跳出去迅速整合中立派,孔顺这个白痴被刘琰抓了现行,看来不必袁熙这个红脸出来装好人卖苦了。

只是没想到逄纪这么有种,宁肯两边全得罪也要执行遗言,心里埋怨有种是真有种,就是怎么不事先和我商量一二,你自己冲上去不怕给两边撕碎了吗?

刘琰定了定神,对着众人按照拟定好的剧本开口:“我家只想关门过日子,现在有孝阳亭候,对邟乡侯没兴趣,这就告辞。”

袁熙也站出来躬身施礼,连声着对不住对不住,转身和刘琰一起出了大厅。

两边争吵还在持续,袁熙倒也乐得清闲,整吹拉弹唱再也不去掺和,这可把刘琰气坏了,真闹不明白袁熙是真窝囊还是假愚蠢。

生气归生气事情还得办,私底下联络冀州监军孟岱,大将军五校诸将,几个人躲在黑漆漆的屋里商量。

几个人能一请就来,也是袁绍早就铺好的路,刘琰也策划好了,袁熙继位是指望不上,几个人也不可能同意,不如形成第三股势力,不争位置平衡矛盾总够了吧。

刘琰现在很后悔当什么将军,不想去打仗,想都不愿意想,没好吃没好喝,没人伺候,还不能随时洗澡。

袁熙笛声悠扬,传到黑屋里怎么听刘琰怎么别扭,扫视一圈语气颇不耐烦:“逄元图怎么不来?”

孟岱长期执掌冀州军队庶务,是冀州本土人却与审配有嫌隙,此前略微倾向袁谭,袁绍一没冷静下来认为兄弟阋墙不是好事。

现在听刘琰问起,也不隐瞒直接实话实:“他要做孤臣,为先主尽忠不参与阴谋活动。”

刘琰鼻子差点没气歪了,不参与阴谋田丰怎么没的?荀谌怎么没的?能和袁绍同心协力就不能和我刘琰沆瀣一气?

当然这个话不能讲出来,不来就算了,迟早满头血哭着跑来求我,好在军人都来了,刘琰打算和他们好好讲话,听着耳边笛声越来越清晰,连做了几个深呼吸不但没能平复反而越发烦躁。

黑屋单薄的木门被扯开,探出散乱的丸子头和愤怒的大脸盘,一双蓝眼睛瞪得溜圆:“别吹啦!昨晚上没吹够怎地!”

随着尖叫怒吼笛声戛然而止,刘琰还不解气,抄起一只鞋甩出去:“再他妈吹,今晚上老娘给你咬掉!”

刚才确实冲动了,坐回来环顾一圈几人惨白的脸儿,刘琰多少有些尴尬:“搞不好要上战场,我都多少年没冲阵了。。。。。。我最近是有些烦躁,我为了谁呀,还不是为了履行给本初的承诺。”

“所以我等都来了,不知道您有什么章程?”郭援心翼翼开口询问,他和在坐的都一样,心里非常同情袁熙,谁家摊上这么个玩意都算倒了血霉。

周遭安静下来,刘琰也能心平气和的讲话:“冀州想平稳,兄弟就要齐心,你们都看见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两边的家臣互不相让,袁谭和袁尚就算没有争夺的心思,也会被部下裹挟参与竞争,放任不管不用等曹操来打,自己人就得刀兵相见。

在座都是受过袁绍恩情的人,这个时候可不能眼看着局势恶化,刘琰提议五校和袁熙联合起来,表明态度支持逄纪的提案。

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能够缓解紧张局势,曹操百分百会趁机打过来,当下最要紧的是做战前准备,其中关键一条就是内部安定团结。

无法击败曹操起码也要顶住首轮攻击,能把曹操打疼最好,河北不怕消耗战,把曹操消耗的越狠越好,孙策这个倒霉蛋虽然死了,南边还有刘表和刘备。

什么情谊能比的了并肩杀敌呢?兴许经历战火洗礼,两兄弟能摒弃前嫌一致对外,上演一出兄友弟恭的欢喜大戏。

郭援风格勇悍熟悉临阵指挥,身为客将却一直保持中立态度,与孟岱一样对于局势也看的明白,可听刘琰讲完始终犹豫不决。

韩猛也是冀州本地人,擅长冲阵脾气暴躁打起来就拼命,本乡本土都在拥护袁尚,明知道分裂不好,可就是迈不出劝阻这一步。

吕旷兄弟始终低着头,不同意也不反对,最后还是高蕃开口了:“不至于吧。”

刘琰手指频繁敲打桌面,声音逐渐尖利:“现在是不至于,发展下去谁敢保证?”

郭援拱手开口:“主公遗言,我等要奉显甫为主,战时方可听任青州指挥,逄护军也是这个意思。”

话得很委婉,可都听出来话外的意思,五校归属袁尚,是将来击败曹操后,袁尚继承大将军的军事基础。

现在事急从权,打仗时临时听命于袁谭可以,跟袁熙结盟不行,换句话,他们是袁尚的军队,军权在逄纪身上,两人借给谁他们就听谁指挥。

不借他们就只听袁尚和逄纪的,至于怎样应付兄弟争斗,是劝阻是旁观都归逄纪决断,郭援讲完得到了孟岱和其余几个饶一致附和。

刘琰眼睛一瞪:“那你们还来干啥?”

高蕃干咳一声解释:“若我等于您麾下,当奉马首,此为先主遗命。”

刘琰嘴角轻抽,现在明白了,这几个人是来通知的,自己和袁谭一样有权利指挥五校,前提是逄纪或是袁尚肯借。

怪不得逄纪不来,他是怕刘琰有什么过分的计划,不同意会撕破脸因此不敢来,别,这个孤臣还真让他给做到了。

谈不拢就不谈了,不留吃饭全都撵走,刘琰坐在黑屋里独自生闷气,不多时,史路拉开门送进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淇园的一百多匹军马到了。

刘琰没心思管这个,放在一边开口发牢骚:“烧马呀,想干点事咋这么难呢?”

现在史路是度辽将军参军事,“烧马”是他的诨号,刘琰抓住当年的插曲就不放,搞的满城皆知刘度辽有个烧马参军。

史路也习惯了,笑了笑开口回答:“当和事佬儿也得具备那个实力。”

走路要两条腿,办事要两手抓,打铁还需自身硬,腰里有钱底气足,不用再多什么,刘琰明白手里没军队干啥啥不校

袁熙就是个挂名的幽州刺史,他主动要这样做谁劝都不好使,因此他很少离开邺城,军政大权委托给别驾韩珩打理。

实控地区是幽南二郡,赋税几何兵力情况袁熙只知道个大概,刘琰也没指望能问出所以然来,让王度跑一趟,把韩珩叫来当面商量。

袁熙就跟没他事一样,白带着泰山环出城游玩,好在这个人算有眼力价儿,晚上回来能两句好听的。

估计韩珩差不多半个月能到邺城,这都过了好些却不见人来,白日袁熙两人都不在,就剩刘琰孤独坐在院中枯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