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回到54年,还好带系统 > 第265章 参观,公社消息

第265章 参观,公社消息(1/2)

目录

在王家村,似乎一切都已经走入正轨,大家都按照固定的生活节奏过着每日生活。

王泽只是偶尔去机械厂加工一些王先超他们做不出来的零件。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工作量也在慢慢减少。

王先超他们有着王泽的无私指导,进步还是很快的。

在王泽看来,王先超他们去城里工厂,评个五级工都没什么问题。

而村里的学校,虽说新学校只起了个地基便荒废在那里,可本身的五间房也够用了。

至少现在小学这些人是够了。

徐校长也顾不得初中的事情,就三个老师,天天教小学都累得不轻。

她怎么都想不到,王家村小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课外辅导书籍。

甚至每周必有一张卷子让学生去做。

这教育别说农村,城市都比不上。

而他们三个老师,也经常被王泽叫到一起培训。

徐校长明显感觉到,自己经过这些时日学习,教学能力明显提升了。

她直感叹,可惜王泽不愿意来给孩子们天天上课,不然这些孩子肯定能学的更好。

自从村里印刷作坊开始运行后,就一直没闲着。

村委那边图书室的书全都印刷了好多套,如今施今墨那边自己屋里就有全套的中医书籍。

至于手写原本,则被王泽收起来了,这以后有了孩子,他也能拿着手写的书籍告诉孩子,他爹以前是多么努力。

这可是几百本手写书啊,任谁知道了不得真心实意的赞叹一番?

在书籍印刷完后,这个印刷作坊便天天给学校印卷子。

王家村小学的孩子,还以为回来村里,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了。

可是,回来之后却只有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试卷。

更关键是,在王家村小学,他们还不敢和在城里一样调皮。

徐校长动不动就找家长,恨得孩子们牙痒痒。

而变化比较大的就是养鱼场了,不但有鱼,在边上村里还养了些鸭子。

因为人手的关系,都是放养,虽说这样量起不来,但也能有一些收入。

王家村也变的经常分红,每个人都可以分三十多,再加上上班的收入,壮劳力一个月收入都在七十元左右。

而一个家庭,如果人多一些,甚至月收入可以达到数百元。

虽然现在已经开始使用,粮票,肉票,布票等等。

但是工业品这个时期还不需要票。

只要有钱就能购买。

王家村经过几次分红,如今是家家都有自行车,缝纫机。

有的家庭还买了收音机等工业产品。

就因为这个,王家村还上了一次报纸,这可是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成果展示。

不过这一出名,带来的烦心事也不少。

这些日子,潘洋和王宜荣总要不时接待来学习的人,而王泽和王先一几人则躲得远远的。

支书村长两人很烦,却不得不做好接待工作。

这是上级的指示,要求他们将经验传给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