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粮源广进,军势愈盛(1/2)
粮草告急。”
刘协语气低沉,目光落在粮仓的方向。
他眉头紧锁,仿佛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刘协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粮则军心涣散,霸业难成。
帐中气氛凝重,落针可闻。
孙仲。
这个主管粮草的小吏。
此刻更是吓得浑身发抖,头低得几乎要埋进胸口,不敢与刘协对视。
他那肥胖的脸上,汗珠涔涔而下,仿佛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
“陛下……”典韦瓮声瓮气地开口,粗犷的面庞上满是担忧。
他虽不善言辞,却也明白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赵云则沉默不语,但紧抿的嘴唇和锐利的眼神,都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虑。
老农王伯此刻也是一脸愁容。
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无奈,粗糙的手不安地搓着衣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虽然之前筹集的粮草够多,但这些远不是长久之计。”
刘协缓缓说道,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
“以目前的消耗速度,不出三月,这些储备又将见底。”
“到那时。”
“若还未找到新的补给来源,我军必将陷入绝境。”
他站起身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手指不停地敲击着腰间的玉带。
“这些日子,我夜不能寐,一直在思索应对之策。”
“然而,周边州郡连年灾荒,百姓本就食不果腹,想要再征粮草,谈何容易?”
典韦握紧了手中的长戟,瓮声瓮气地说道:“末将愿率一支精兵,前往敌后劫夺敌军辎重!”
此言一出,帐中众人皆是一惊。
赵云摇了摇头,“此举太过凶险,一旦被敌军察觉,不仅难以成功,反而会打草惊蛇,使敌军加强戒备。”
老农王伯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缓缓开口道:
“陛下,依老夫看,要想长远解决粮食问题,还需从耕种入手。”
“眼下时节尚早,若能在军中推行屯田制,让士兵们在闲暇时开垦荒地,种植作物,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此言有理。”刘协停下脚步,转身看向王伯,“只是战事吃紧,恐怕难以分出足够人手。”
“陛下不必忧心,”王伯继续说道,“老夫愿意带领乡亲们一同劳作,定不会耽误军务。”
帐中众人陷入了沉思。
这个方案虽然不能立刻解决问题,但却为未来提供了一线希望。
刘协回到寝宫后,脑海中浮现出了许多来自未来的农业知识。
作为拥有现代记忆的皇帝,他知道必须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
“来人!”刘协传唤近侍。
“速去请来王伯,还有懂机械制造的工匠。”
几日后,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实验田里,刘协向众人展示着他设计的新式农具:“这是改良后的水车,可以利用河水自然流动来灌溉农田。还有这铁铧犁,能更有效地翻松土地。”
王伯眼睛一亮:“陛下,这些工具确实比我们用的好太多!”
与此同时,刘协还从记忆中提取了高产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方法:“这两种谷物产量更高,且更耐旱涝。我已经派人去南方采集适合的种子,预计一个月内就能开始试种。”
在刘协给王伯讲授这些方法后,王伯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筹备工作。
他带着自己的一身农技经验,像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带着士兵们开启了这片土地上的新战役——水稻的种植。
初春的阳光还略带几分寒意。
王伯站在一片新开垦出的水田边。
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仔细地测量着水田的深度。
“小伙子们,这水田啊,讲究可多着呢。水太深,秧苗容易淹死;水太浅,又不利于扎根生长。”
他一边说,一边用粗糙的手比划着合适的水位高度。
士兵们围拢过来,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求知的渴望。
这些平日里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大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