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举国门之关!(2/2)
“如此,就要拜托你了!”
“这是自然!”
十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孔子已经准备好了和对方辩论的准备,赵鸿也做好了看戏的准备,这可是孔子的哲学辩论,一定很有趣!
而且他想起了那些关于孔子的传言。
就比如《吕氏春秋》中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淮南子》也提到:“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摄郊菟,力招城关。”
当然,这里说的举国门之关其实并不是城门,而是城门的门栓,但即便是门栓那也不是普通人可以举的起来的!
倒是《左传·襄公十年》当中记载:“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
也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史书中记载过力举城门的壮举,可能他们家族遗传的这么大的神力吧。
孔子可是姓孔,孔武有力的孔!
还有他曾经看过一个新版的子路打虎的故事,前面依旧是子路取水返回寻找孔子,不过他刚刚返回孔子身边就气愤的与孔子辩论。
当孔子说完‘上士者杀虎,执虎头,中士者杀虎,执虎耳,下士者杀虎,执虎尾’之后,子路愤怒的将虎尾抛出,然后直接对孔子出手,结果被孔子一把抓住了头颅,让子路没有一点反手的余地,他这才明白过来上士者杀虎执虎头是什么意思!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其实是:三十个人才配让他站起来打,面对四十个人也不用犹豫,哪怕对面有五十个人,也可以打得对面知道他们的天命已尽,如果是六十个人,那就打到他们愿意坐下来好好听自己讲道理,即便对方有七十个或者七十以上的人,他也能在其中随心游走,不会因为对方的人数而受到规束。
还有比如‘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既然敢来这里,那就安葬在这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哪怕是自己不要的东西,丢了也不给别人。
赵鸿的思绪在这些怪异版的孔子语录当中越飘越远,直到系统的提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双方人才已经入场,第四场哲学与辩论,现在开始!】
【攻擂方领主约翰出战人才为:伏尔泰】
【擂主赵鸿出战人才为:孔子】
伏尔泰?
赵鸿面色有些古怪,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孔子好像是伏尔泰的偶像来着?
伏尔泰的言论里面有大量孔子时期的思想,而且他还经常用孔子时期的礼制来抨击当时的欧洲。
现在居然要让伏尔泰和孔子两人进行哲学思想上的辩论?
确定伏尔泰不会直接投降么?
不过他们现在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家而战,应该不至于投降这种事情,就是双方的思想有些相近,可能有些难辩论。
前方的画面一闪,赵鸿出现在了这次哲学辩论的空间当中,或许是因为擂主的小特权,这次辩论的空间看起来是属于夏国风格的宅院当中。
这处庭院的占地面积不知道有多少,此刻孔子和伏尔泰两人正对面传送在一处院子的两侧,赵鸿和约翰则是站在不远处观望,他们面前有一面屏障,他们和他们的声音无法穿过,只有里面的声音能传出来。
在庭院的中间有着一颗三人环抱粗的银杏树,千年银杏树抖落满地碎金,孔子手持竹简立于树下,仿佛与这千年古树融为一体。
另外一边,伏尔泰的西方标准卷发上还残留着一些传送带来的粒子特效,他带着西洋三角帽,手中还拿着一个银质的鼻烟盒,一副典型的西方贵族打扮。
双方的人才已经全部就位,伏尔泰看见孔子的时候双眼有异样的神色,但终究还是他身上所肩负的任务最重要,他必须要赢下这一场辩论!
“坐吧。”
孔子坐在了石桌旁,随手拿起刚刚煮沸的茶汤,为他和伏尔泰都倒上了茶,一阵微风吹过,茶盏中的茶汤泛起涟漪,伏尔泰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了银汤勺,稍微搅拌了一下之后将茶叶拨弄到了一旁。
这场辩论战,以伏尔泰先发起进攻拉开序幕。
“贵国以您所建立的‘儒学’为发展基础,却在千百年的发展当中,一直束缚着人的行为,让他们无法获得自由,就如同一块块缠脚布,将夏国人的内心紧紧缠绕至畸形。”
“例如少女七岁就要与兄弟分席而坐,使得家人之间产生隔阂,是否因为礼法而压抑了人性?”
伏尔泰一出口就针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攻击,事实上这场辩论是对伏尔泰有利的,因为伏尔泰对孔子熟悉,但是孔子却不知晓伏尔泰的理念。
“束缚?难道是不需要的吗?”孔子轻抿了一口茶,然后说道:“礼非桎梏,实乃江河之堤岸。”
“若是没有礼法,个人以自身想法随心所欲,则君主、王侯贵族可以随意处置百姓,势必会造成强者对弱者的压迫。”
“礼法所在,是束缚君王恶念,淡化百姓邪念,一旦决堤,只会使得天下遭殃。”
“正如昔日子路问成人,我告之‘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若是堤岸不存,洪流四溃,焉能灌溉万亩良田?”
伏尔泰目光闪动,这一场辩论不仅仅是他要将孔子的思想辩倒,还是一场他对自己对孔子求问的机会。
“您说过,‘性相近’,既然人与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一样的,但为何您的礼法却将人们分为三六九等?”
“昔齐太史简,晋董狐笔,非为彰刑律,实存天道,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孔子的这句话意思是,并非礼法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这个社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自然将人分化,这是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就如同他自己虽然学过祭祀礼仪,但是对军事方面却没有涉猎。
接下来,他突然话锋一转,向伏尔泰提问道:“不知阁下所奉行的是何礼法?此礼法是否解决了你所在时代的争端?”
伏尔泰面对孔子的问题有些感慨,但还是回答道:“我认为,这个世界的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法,这类刑法教导人不偷盗,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
“而另外一种法,则是君王或者强者所制定,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制定的法律,只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争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