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459章 君子不器

第459章 君子不器(2/2)

目录

张庭恩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道:“君子不器,不器,如何”

“不器贾不器很好,恩师果然学识渊博。”贾琏拍的非常顺畅,都成习惯了。张庭恩给逗笑了,点了点他:“冠礼时间说一声,届时为师要去的。”

三日后,贾琏正式行冠礼,按说这事情是贾赦的勾当,奈何这爹不行,不管事,只知道自己快活。

贾琏行冠礼,林如海也到了,这日贾家二度中门大开,迎接贵客。

能有这份待遇的,先是张庭恩大驾光临,后是皇帝派裘世安来了一趟,表示一下祝贺。

裘世安坐在上首,代表皇帝受了贾琏三跪九叩的大礼,并且全程观礼。

回到宫里,裘世安说了张庭恩给贾琏取的字,承辉帝念了一下:“不器,张相对学生期待颇高啊!意思上也与琏字相关联。朕怎么就没想到呢”承辉帝其实挺后悔的,忘记了贾琏冠礼的事情,被张庭恩抢了给贾琏取字的机会。让这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多了一丝瑕疵。

五城兵马司在年后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东城御史换了个人,简仁达的报告打上去之后,林如海那边当日就批了。

事情看似与贾琏无关,实际上兵马司所有官员心里都清楚,这就是贾琏的意思。

也别问老谷背后有没有人,反正贾琏容不下他,他就得滚蛋!

新的东城御史人选,林如海也包办了,有机会往五城兵马司塞人,名正言顺的,不塞人那不是傻么

贾琏对此,选择了默认。其实谁做东城御史,贾琏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五城兵马司上下,是否只有一个声音。

现在贾琏还是兼任特设御史的职务,这个职务怎么说呢,贾琏倒是想辞掉,但皇帝不允许。并且告诫他,有的事情,别人看见了未必会管,你看见了,一定会管的。京畿这个地面上,结合五城兵马司这个衙门,这个特设御史正合适。

怎么说呢,交给别人,朕不放心!担心毁掉了眼下的大好局面。

年后,牛继宗正式上了一份奏折,表示愿效汉之霍卫,为朝廷开疆拓土。

这份奏折,引发了朝臣激烈的讨论。

还是分成两边,一边是主张时代变了,西洋各国不断对外拓展势力,我堂堂天朝,岂能落人后

另一边则主张,国虽大,好战必亡。认为王子腾开拓交趾,朝廷出钱出力,回报甚少。

起先是在朝会上吵,随后在报纸上吵。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的时候,贾琏以【不器】为笔名,写了一篇文章。

标题为:海上丝路的咽喉不可置于他人之手。

文章以对外贸易为开头,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之后指出,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一旦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必将影响整个上下游产业相关人士的收入。看起来眼下西洋人渡海而来,是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好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来有一天洋人不来了呢很可能就是因为西洋人之间的战争,导致海路断绝。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的,前明就一度出现过,导致明后期中央财政大幅度下降。

洋洋洒洒的数千字,核心思想就一个,要将南洋海路的咽喉要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到时候就算洋人不来,我们可以自己去。

想要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一些地方必须掌握在手里。比如,马六甲。

怎么掌握呢当然是派兵进驻,如明成祖时期设的宣慰司机构。

此文一出,争论达到了沸点。反对方纷纷调转矛头,奔着【不器】这个笔名,进行一番惨无人道的围殴。

这个节骨眼上,王子腾上了一份奏折,请辞两广总督,前往交趾郡封地,自领交趾总督。

当然了,王子腾也是带要求的,比如要求工匠,要求贸易优惠政策,都是自己人,能免的税还是要免的,不能与西洋人一个待遇等等。

王子腾辞职的事情,起身早有定论了,你都有封地了,自然是不合适继续担任两广总督。只不过此前皇帝考虑到刚打下的地盘,没啥收入,还需要朝廷的支持。所以,没提这个事情。皇帝和内阁不提,王子腾装糊涂,那就不识趣了。

所谓的交趾总督,名义上还是朝廷的下属一个地区,实际上就是王子腾的私人王国了。

内阁就此又召开会议,讨论王子腾的奏折,以及牛继宗的奏折。

这次召开的是内阁扩大会议,六部尚书,王爷国公,全部到场。

开会之后,张庭恩开的调子,并不是要不要对外扩张,而是类似交趾郡这样的情况,向中央上交年度财政收入比例是多少。

也就是说,在朝廷的支持下,王子腾打下来的疆域,回报朝廷是必然的。

就这么一个议题,关于是否需要面向大海,扩张疆域的话题,已经没必要讨论了。

等于是给现场的王爷国公们开了个动员会,你们都看看,人家王子腾现在有封地了,你们只能在京城里混吃等死。

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三天,照例是争论不休。

贾琏倒是没参加,躲在家里继续写文章,继续煽风点火,为面向大海,开拓南洋大吹法螺。

报纸上继续各种论调满天飞,说什么的都有。

李亨倒是有机会参加了会议,只是没有机会发言,白天听了一耳朵,散会后,晚上将贾琏悄悄的请来。

李亨自打与艾丝美拉达接触过之后,对于性感路线的洋妞没啥抵抗能力。

这不,私下弄个宅子,养了七八个异域美人,没事就过来潇洒一番。

贾琏趁夜色悄悄的来访,自然是不想为外人所知。

李亨见了贾琏,请他入内落座后,指着一干洋妞道:“看上哪个,走的时候带走。”

贾琏给气笑了:“我还缺这个行了,有事情赶紧说,偷偷摸摸的出来,跟做贼似得。”

李亨说起了会议上的争论,张庭恩起的调子,但是没用,最后还是吵了起来,不是为了要不要开拓争吵,而是为了朝廷对那些对外扩张者的支持力度如何。第一种声音,王子腾就是个例外,绝对不能有第二个。朝廷总督,打下的地盘据为己有,此风不可长。

第二种声音,没有朝廷的支持,边疆大臣哪里来的能力去拓张疆域朝廷不但要支持,还要加大支持力度。

文官们基本持第一个立场,王爷国公们,支持第二种。

李亨说完后,费解的表示:“这种事情就该父皇和内阁统一口径后,直接下旨明示,有必要争吵么还专门开了几天的会议。”

贾琏听了没着急回答,而是先让靠过来的洋妞保持距离,然后才笑道:“朝廷里如果只有一种声音,说明国家出大问题了。朝廷内部的吵架,只要掌握在一个合适的度里面,对国家而言是有好处的。这个道理,陛下和内阁诸公都很清楚,所以特意开一个会,定了调子,让大家吵一吵。”

李亨更迷糊了,国家制度的设计,就是为了皇权至高无上而设的,怎么到了贾琏嘴里,变成了需要不同的声音呢

李亨不解的样子,落在贾琏的眼里,微微一笑道:“有人给你唱反调,其实不是坏事。什么时候想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时候殿下就成为智者了,何时遭遇面刺而不怒,说明殿下具备了成为合格帝王的基本素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