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番外5 西征拓地五千里(1/2)
曹彰定下新的西进计划后,曹家后续的西征进展,便没有什么值得赘述的细节了。
此后数年,曹彰也稳扎稳打,慢慢控下了后世的哈萨克草原和阿富汗地区。
军事征服层面,没什么可说的,毕竟曹军的武器相比于西域诸胡有代差优势,加上曹家的统治核心都挪到了西域,可以见机行事,不用担心朝廷掣肘,也不存在尾大不掉。
在为了自家而战的情况下,只要不出现士兵思乡逃亡的问题,其他都是碾压性平推的。
而曹彰之所以仍然花了“数年”才搞定这几块土地,主要也是因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解决“士兵思乡”这个大问题上了。
曹彰一开始带出来的曹家嫡系精锐骑兵,足有近三万人,经过数年血战,曹家老兵已经跌破了两万人,但是到了曹彰征服哈萨克草原和阿富汗之后,曹家老兵已经剩下不足一万了。
他手下的汉人骑兵,倒是还能勉强维持在两万人以上,但这个两万人里,已经有超过一半是新吸纳的西域当地汉人。
只有武器装备是曹家从关中带来的精良货,而操作武器的人员都换了一茬了。甚至骑兵使用的战马,也换了超过半数以上,好在西域最不缺的就是良马,这些东西都能就地补给。
只要精良的钢甲、钢戟、刀剑这些折损不多,其他都可以搞定。
而曹彰那两万多曹家骑兵,最后折损到不足一万,这个过程中,战死和重伤的曹兵,其实只占了一小部分,剩下一大部分都是非战斗减员,也就是逃亡所致。
曹彰一开始想到的捆住嫡系老兵的办法,就是发女人。把胡姬大量发给他们,想让士兵们都在西域扎下根——这一招也是很容易想到的,因为对于不带家眷远征的士兵,自古君王都是这么笼络的。
后世杨广抛弃了关中,常年流落江都(扬州)不思北归,但他手下的部队都是关中人,杨广这样的亡国之君都知道要给将士们发江南女人,让他们重新成家,即使这样,最后还是被宇文化及给反了。可见士兵思乡的杀伤力有多大。
曹彰这次遇到的问题,其实跟杨广是一样的,发了女人后,从章武五年、六年,一直有士兵带着胡姬一起逃亡回中原。
好在这些士兵也知道,穿越戈壁和大草原回中原,如果携带的行李太重,只会死在路上,所以他们走的时候,倒是没有带走精钢打造的重甲,最多只是携带了轻便的防身武器,所以曹军在这些逃亡案中,倒是没有损失多少重甲。
被留下的重甲,还能重新分配给新征募的西域本地汉人骑兵,曹军才勉强维持住了战斗力规模。
曹彰被这个问题困扰得直掉头发,他身边又没什么厉害的文臣谋士了,最后也是不断试错,靠着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基层文官慢慢摸索,总算是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慢慢解决了这个问题。
曹彰的具体做法,就是提升了那些被抓来的胡姬的地位,提升了军中妇女的地位,不再允许士兵们直接从人身层面占有胡姬,不再认为胡姬是男人的财产。
曹军内部,甚至还新设了法令,禁止民间贩卖妇人,所有胡姬,哪怕分配给了士兵为妻妾,他们也只有同房的权利,但不能人身层面支配对方——
曹彰这么做,当然不是因为他良心好,也不是因为他思维意识超前,想要提高妇人的地位,这一切只是他迫不得已歪打正着而已。
就好比当年秦国用商鞅变法时,搞什么“民有二男而不分家者,倍其赋”,当然不是因为秦王良心好、想要把百姓从宗族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只是因为秦法希望把社会宗族势力打碎成最细碎的分子态、原子态,不希望“除了秦王以外,还有其他中间剥削阶级赚差价,最好全社会都打到最碎,只让国君一个人有赏罚之权,利出一孔”。
只不过这种行为,客观上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历史推进效果,瓦解了宗族势力和周人的礼法宗法,其最初的动机,也就不重要了。
曹彰搞了新法之后,妇人的地位确实也提高了,但这并非曹彰的本意。从此之后汉人老兵再想带着胡姬一起逃跑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因为胡姬不再是他们的私产。
有好几次,汉人老兵试图带着胡姬一起逃亡,结果被反抗的胡姬出首告发,因为胡姬都是西域本地人,她们才不想去中原,去了中原就成了她们背井离乡了。
曹彰为了严明法度,在杀鸡儆猴立威方面,当然也绝不会手软,就把那几个正好当了反面典型的逃兵全部斩首示众,还大肆宣扬。
哪怕这些逃兵曾经是曹家嫡系、为曹家征战厮杀了很多年,也不能宽容。
经此一事,再敢逃的老兵就少了很多。曹彰也在实践中进一步磨合了律法,慢慢调整,比如从此规定发给汉人老兵的胡姬只能睡,却不能带出城,必须集中居住、朝廷分给集中建造的房屋。
这就类似于原本在中原时,曹家把士兵家眷都接到某几个大城市里集中居住作为人质,只不过如今更加变本加厉,士兵们连对妻妾子女的人身控制权都没有了,但这也客观上提高了妇孺的法律地位。
而那些被提高了地位的胡姬,如果有了身孕,生了子女,那么她们的夫君也能更受朝廷信任,被编入新的独立的部队,专门供曹彰派去执行艰巨的攻坚任务,
去翻越葱岭打通瓦罕走廊、进攻后世的阿富汗地区。因为这些曹兵都有了子女在曹彰手上,这软肋就更明显了,相比之下他们在中原可能都没留下儿子,在西域却有了儿子,还不得乖乖给曹家卖命到死。
当然了,在狠狠用这些人的同时,曹彰也恩威并施,对于士兵待遇尤其是抚恤是非常舍得给的。
凡是战死的汉人士兵,他们的胡姬妻妾和胡姬生的子女,都可以得到朝廷一辈子发放麦豆布匹,就比照士兵生前的军饷、军粮待遇,甚至还能死后追提一级。
这一点,跟曹军原本在中原的所作所为,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在中原时,曹操为了鼓励人口繁衍,不让女人闲置,可是会把战死、逃亡士兵的妻妾重新分配,搞出了“生人妇”的。
到了西域之后,至少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搞了,但动机也不好多说,以常理度之,主要还是西域汉人太少,而胡姬太多,所以胡姬根本发不完,即使不重复利用,汉人士兵也用不了那么多胡姬,那还不如展示一下宽仁大度,让汉人士兵更有归属感。
总而言之,曹彰也算是见招拆招,花了好几年,做了各种人性实验和试错,总算是如履薄冰,把西域整合了下来,坐稳了哈萨克草原和阿富汗高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