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710章 真怕被溅一身血

第710章 真怕被溅一身血(2/2)

目录

哈!?

看来是郑国和吴国的惨样吓到鲁国君臣了。

晋国那样对待郑国,狠是狠了点,大体上算起来是事出有因。

谁让郑国长时间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来回靠,上一秒臣服,下一秒跳反?先别管郑国有什么理由去那样做,出现了那样的格局,无论晋国或楚国怎么去对待郑国,讲实话再不合理也可以找到说得过去的理由。

至于吴国?了解过程的人,一样需要承认是吴国作死,并且还是接二连三作死之下的求死得死。

只不过,以前的晋国还存有顾忌,再是怎么样都会收着点。

有了郑国和吴国来当例子,列国再迟钝也要发现不对劲。

鲁国作死是在郑国和吴国发生那些事情之前,能够解释为他们一开始不知道事情会那么严重。

到了现在,鲁国君臣可算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一定要想方设法补救了。

人在“新田”的季孙行父,他在用认为正确的方式干活。

能够在鲁国接待楼令这位有权有势又有影响力的晋国上军将?轮到其他人来努力了。

孟孙南还在等楼令给出答案。

怎么着?

鲁国请求晋国假打?

打假赛这种事情,晋国还真的跟鲁国玩过。

好几次一样是鲁国君臣找死,晋国考虑到需要鲁国跟齐国对撕,进入鲁国境内的晋军只是轻轻用小拳拳捶了鲁军几下,并没有放开了打。

楼令可是知道郤锜和郤至意见统一,两兄弟对鲁国要新仇旧恨一块算。

喊出新仇旧恨一块算,听一听这种是什么用词,阅读能力没有问题,该怎么怎么回事了。

有所操作空间的话,楼令愿意跟孟孙南好好地客套一下,反正无非就是面子上的应酬而已。

明确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楼令可不想给予鲁国君臣错误的信号,比如事情还有可能得到转圜。

“还请南大夫将乐队收了。”楼令只能给出这样子的暗示。

孟孙南还要讲话,看到楼令说完转身走向战车。

不一会儿,楼令带上队伍逃也似得离去。

逃?

看模样,那是真的在逃啊!

楼氏众人那样的行为,看傻了在场的所有人。

但凡有脑子,谁会以为晋国的卿大夫怕了季孙氏或孟孙氏?

可以说,到了玩真的的地步,鲁国的三桓一块加起来,真不够楼氏一家给打的。

所以了,越是聪明的人,脸色当场就变得越难看。

“大难临头了啊!”孟孙南着实是被吓得不轻。

然后,孟孙南丢下一群没有搞清楚状况的人,上车就让驭手动起来,用最快的速度返回都城。

起初没有反应过来的人,他们从乐呵呵到脸色变得僵硬,站在原地面面相觑了一下下,用慌乱的姿态也赶紧离开。

晋国的上军将、楼氏之主、晋国战神,他竟然连接受鲁国的款待都不愿意,可以想象晋国对鲁国是恼火到了什么地步。

明确接收到那种信号的鲁国贵族,他们简直是太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赶紧备战,或是布置防线?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按照鲁国的实力,一场战役中打赢了晋军,反倒是摊上了大事。

所以怎么回事?察觉到不妙的鲁国贵族,他们回到家之后,该生病的生病,该出国访友的人立刻启程,反正就是找好各种理由,决不想上战场跟晋军玩命。

另一边,楼令临时更改了路线,反正就是选择离“曲阜”远远的,一点都不想挨上去。

接下来的沿途,一样有人会想要招待楼令,只是他一次次礼貌性的拒绝,用最快的速度赶路,原本需要七八天才走完的路程,五天就来到齐国边境。

“鲁国很恐慌啊?”楼武没有眼瞎,一路上看到不少鲁国贵族带上继承人在出国。

楼令笑吟吟地说道:“这样其实挺好的。”

真事!

鲁国真的打不过晋国。

在那种现实之下,鲁国无法避战为前提,躺下任由晋军蹂躏,不使是一种避免被晋军往死里打的应对方案。

往好听了来讲,叫:失地存人。

只要鲁国不抵抗,没有激起郤锜更大的怒火?按照楼令对郤锜的了解,让郤锜把恶气出完之后,不会非要去占领鲁国的土地。

而郤锜没有那种打算,无论士匄或邯郸旃都生不出那种胆量。

没有乱扯。

晋国近来的扩张,哪一次不是得到郤锜的同意?

楼令好几次是说到口干舌燥才让郤锜答应下来。

尤其是楼令第一次劝郤锜的时候,真的是异常艰难才让郤锜勉强接受建议。

不得不讲的情况是,也就郤锜有那个胆子,换作以往任何一任的中军将,他们哪怕心里再想开疆拓土,一次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不是其他人劝导才展开行动或是采纳占领的建议。

楼令不是那么了解晋国的历史,印象中晋国称霸了之后,反而是停止了领土的扩张。

其实,晋国称霸之后有进行扩张,只是大多是从异邦那里抢占土地,然后就是接受了侯晋的携土归附。

有很强实力的晋国,特别是武德充沛,没有对周边的诸侯下手,很多人看来会显得挺不可思议。

可是,晋国不对各个诸侯国下手,将晋国与楚国争霸得非常激烈,一下子就能够搞清楚怎么回事了。

还能是哪一回事呢?无非就是晋国忌惮列国投向楚国,变成楚国带着他们来围攻晋国。

在有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晋国尽管也发生了几次很大的内乱,可是等楼令真正有实力和权柄却是在当调和者。

晋国的几个卿位家族不搞事,其他家族出再大的事情也是小事。

只要晋国不发生内乱,或是卿位家族主要关注和忌惮都在互相之间,保持一致对外的姿态,哪个国家能跟武德充沛的晋国相争?

楼令在鲁国地界上充分展现了演技,事后鲁国权贵不狠狠帮楼令吹嘘一波,他们都对不起楼令的演技。

只不过,可能是楼令这一支队伍的赶路速度太快的关系,搞得到了边境竟然没有受到迎接。

那不只是楼令等人速度快的原因,跟他们临时改道的关系最大。

直接说就是,齐国那边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可是迎接的地点不对。

“扎营,等齐国来人。”楼令不是为了尊重齐国的主权,主要是真的需要受到迎接。

要是楼令看到没有人迎接,选择直接朝“临淄”继续进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直接就上升到国家大事了。

关乎到的事情是晋国卿大夫没有获得应有的礼遇,齐国直接将所有卿大夫得罪个遍。

再来是,齐国跟楼氏结亲本是一件好事,礼节上出现那么大的差错,极可能婚事就此取消,从将要成为姻亲,立马变成了仇家。

有没有那么夸张?一点都不夸张,并且显得合情合理,任何时代面对那种情况都是。

齐国的反应显得很快,附近的齐国贵族先过来接洽,得知是楼令的队伍,马上将消息传到应该获得的人手中。

本来在“艾琳”附近等着的国书等人,他们花了四天的时间才转场到“龙”这个地方。

地名就是叫“龙”没有错,后面地名改了,到现代属于是泰安的地界。

国书跟楼令见上面,十分不理解地说道:“怎么突然改了路线呢?”

楼令有一说一:“我怕鲁人溅我一身血。”

国书下一秒就反应过来,一阵“哈哈哈”的乐了有一会,才说道:“那些人啊,他们最喜欢强人所难了。”

别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春秋时期的鲁国权贵,他们则是明知道别人会很为难,喜欢厚着脸皮去求人。

通常情况下,鲁国权贵为难的对象会是晋国权贵,类似的例子一再发生,足足有三四百年之久。

然后,套用《三体》里面的一句话,地球人并不感谢罗辑;鲁人也不会感谢一再庇护自己的晋人。

国书……,或者说任何的齐人都喜欢看到鲁人倒霉。

因此,国书一瞬间忘了正事,原地跟楼令一块吃起了瓜。

有一句话,叫:最了解你的,一定是你的敌人。

鲁国和齐国相爱相杀的时间挺长久,互相之间有什么黑历史,简直是可以讲个三天两夜。

一众人就看着两国大臣蛐蛐鲁国,搞到后面都找块石头就靠过去坐着了。

这一幕,不同的人看来,出现不同的反应。

在齐人看来,齐国与楼氏将成为姻亲,明显就是变得亲密了。

楼氏等人?知道楼令的人,猜测齐国要怎么被坑。

可是,用不着楼令来坑齐国,齐国很快就要把自己给坑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