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真怕被溅一身血(1/2)
楼令每一次出门,带的人手都不少。
并不是楼令缺乏安全感,担忧遭遇刺杀或被野兽袭击。
以楼令的武力值,即便是被数百人围杀也能突围杀出去,不考虑逃跑全部反杀也不是办不到。
野兽?越是凶猛的野兽越不可能成群结队。楼令不会遇到老虎一个滑铲,几拳下去会打得老虎喵喵叫;碰上熊?那可以直接你一巴掌我一拳,看看谁先倒下。
其实是到了楼令这样的身份,有些排场不能不摆。
事实也是那样,排场通常就是摆来给人看,不摆出来会平添非常多的麻烦。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穿着得体,身边精悍的保镖环绕,谁见了都知道不好惹,自然也就不会来招惹。
明明有极强的实力,往更差了去穿着,喜欢一个人瞎逛且好管闲事,这样的人不是好招惹麻烦,压根就是有意图的喜欢扮猪吃老虎。
有实力的人一般都挺忙,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处理额外生出的麻烦。有这种时间,一单大生意都谈成了。
换成政治地位高?镜头之内单独摆造型,镜头之外绝对是安保人员大一批。为什么?因为他们要是出意外,耽误的事情更多,引发的动荡不会小。
白龙鱼服这种事情吧?历史上不是没有人干过,只是暗中保护的人绝对很多,并且每一次出事都会换来一个尸山血海的局面。
当然了,是个人都怕死,晋国卿大夫尤其不喜欢冒险,谁出门都是至少百多人环绕。
另一层,到了一定的身份,哪可能说事事亲为,身边肯定是要有能够做事的人。
拿楼令来说,前往“临淄”的半路上不断有人过来拜访,真不适合每一个人都亲自招待,原因是有些人的地位不够。出现这种状况的话,楼令不适合亲自招待,不得让身份合适的人去了嘛。
在华元会不会半路拜访这一件事情上,竟然让楼令预估错了。
楼令等快进入鲁国地界的时候,才得知华元去了蔡国。
“他绝对跟楚国的高层约在蔡国见面了。”楼令的大局观应该胜过当前的多数人,稍微联想一下宋国面临的格局,不难猜到答案的。
要说近百年来哪个国家的君臣眼睛一直放亮?那肯定是宋国无疑了。
那是因为宋国的地位很尴尬,他们是少有的公爵国之一,奈何是作为殷商的叛徒以及后裔。
这种身份注定宋国会让周王朝感到忌惮,不止一次安排多个诸侯国盯着,随时随地也准备发兵将宋国给灭了。
处在那种环境下的历代宋国君臣,他们能够一直延续国祚,没有一双好眼睛以及一颗理智的脑袋,真的是不能行。
晋国某种程度上是打破了常规,既破坏了针对宋国的包围圈,也将宋国吸纳进入主流阶层。
曾经,宋国无比跪舔周天子,也跪倒在了称霸的齐桓公脚下,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
轮到晋国崛起之后,抱着试一试心态的宋国靠向晋国,让宋国君臣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就那么发生,晋国乐呵呵地接受了宋国的投靠。尤其是在宋国碰上事的时候,晋国是真的上啊!
宋国知道晋国为什么接纳己方,不就是希望宋国扛线吗?
可是,宋国在楚国北进之后,他们一直扛住楚国,并未得到周王室或齐国的赞赏或是犒劳。
碰上了晋国这样的好大哥?宋国是真的非常珍惜,一直以来对晋国非常恭顺,该是尽心尽力的地方也不懈怠。
因为宋国非常敏感的关系,所以又是宋国君臣率先察觉到不对,稍微察觉到趋势的不对劲,他们马上展开行动了。
不预先设立立场的话,楼令其实非常欣赏宋国君臣。
可是,排除掉与自己无关可以吃瓜,与自己有关必定会事先存在立场。
宋国可能会倒向楚国,仅仅是有这种可能性,足够作为晋国卿大夫的楼令重视,乃至于做点什么了。
这种事情不需要证据,仅仅是有所怀疑就已经足够。
现在的楼令暂时抽不出手,保持着应该的关注度,尤其是只要关注华元去了哪些地方或接待什么客人,很容易掌握宋国改换立场的进度。
宋国是因为察觉到危险而在有所作为。
说鲁国是自行找死,那真的就是自行找死。
鲁国执政去了“新田”讨饶。
负责在鲁国与卫国边境迎接的鲁国一方,他们出动了孟孙南与季孙宿。
另一个叔孙氏的家主,他去了齐国那边,要不然也会前来迎接。
看看鲁国之前做了什么。
再看看鲁国现在正在做什么。
单单是有重臣前往齐国,又是晋国讨伐鲁国的一个理由。
并不是鲁国进行邦交需要获得晋国的同意,跟晋国怎么定义鲁国的地位有关。
现在,鲁国知道问题很大,展开了补救措施。
鲁国迎接楼令的阵势不可谓不隆重,只是由于季孙行父这个执政不在,级别上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鲁国没有跟楼令差不多级别的人在,他们只能往其它方向是努力,给予更高的政治待遇。
所以了,鲁君安排了半个乐队,见到楼令的队伍就开始吹、拉、弹、奏。
“……”楼令知道鲁国在紧张什么,获得这样的待遇不免头疼。
什么叫人情往来?他人给予了待遇,总是要有所回应。
此时此刻。
此情此景。
楼令要是完全没有表示,传出去该多么难听啊?
“武,你去跟季孙宿寒暄。”楼令皱眉吩咐。
怎么不是让楼武跟孟孙南接洽?因为两人的年纪差距大,身份地位倒是比较接近。
再怎么说,楼武会获得分封,并且还会娶齐国的翁主,不久要成为晋国卿位家族楼氏的小宗之主,身份并不算低了。
“足下,可是给了老夫一个大大的惊吓啊。”楼令下车之后,亲自朝孟孙南迎上去。
孟孙南稍微一个愣神,错愕问道:“为什么是惊吓呢?”
楼令就是等着孟孙南提问,也就说道:“贵国所做的举动必然引来大军讨伐。你们再这样礼遇于我,让我怎么自处呢。”
鲁国为什么要摆出这等阵仗?不就是为了讨好楼令这位晋国卿大夫,再让楼令从中转圜嘛。
如果孟孙南不是反问,很直接进行贿赂,代价足够的情况下,其实楼令不是无法帮鲁国控制一下晋军讨伐的强度。
结果怎么回事?以嘴皮子之利索,喜欢搞人情往来的鲁国权贵之一,孟孙南在最需要动脑子的时刻,脑子像是坏掉了。
而楼令那样一讲,直接指出了核心,明示:注定会发生的事情,谁都无法阻止。
那不是到底哪位卿大夫对着鲁国喊打喊杀,根本核心是鲁国拒绝会盟,等鲁国把自己竖立成为靶子,晋国不放箭就是亏了自己。
事关国家的威严层面,谁来阻止讨伐鲁国的行动,简直就是把自己置于国家之上了。
那也是楼令认为讨伐吴国会是一个败笔,没有理由来阻止的原因。
鲁国执政季孙行父在“新田”那边是怎么活动,人虽然不在“新田”楼令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知道季孙行父怎么办事的吗?他先是频繁求见晋君周与郤锜,分别得到接见就光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后面,季孙行父还频繁上郤氏的门,一次次光动嘴皮子,搞到连门都进不去。
到了那份上,季孙行父要么是贿赂,不然就该收拾细软回国了吧?
偏偏季孙行父既不行贿,也不收拾细软回国,每一天都去郤氏家宅门口当人柱子。
晓得季孙行父那样做有什么用意吗?他在给郤氏难堪。
所以了,闹到郤至非常恼火地做出了赶人的事情。
进展到那种地步,但凡季孙行父真想把事情办成,总该是要换一种方式了吧?他偏不,堵完了郤氏的家门口,被赶之后跑去堵宫城的城门。
事情闹得挺大,慢慢已经传开,反正就是季孙行父用鲁国的脸面,来拉着晋国一块被议论。
楼令其实看懂了季孙行父在玩什么。
一个国家的执政那么干,不可能是脑子抽抽了。
做出那些行为的季孙行父分明就是有意为之,使得晋国君臣觉得包括季孙行父在内的鲁国君臣脑子有问题,要么是品懂了季孙行父在自污。
不管是脑子有问题,还是自污,只要晋国还需要鲁国,惩戒的时候会不好意思下狠手。
楼令认为季孙行父千不该万不该的事情就是,错误地将郤锜当成了栾书那样的人。
说得不好听一些,季孙行父跟郤锜这种自傲又喜欢莽的人玩那一套,非但郤锜根本难以接收到信号,相反会让郤锜更为恼火。
反正吧,楼令在楚国之前,已经知道要动用多少兵力讨伐鲁国。
这一次惩戒行动,晋国会出动两个军团,分别是中军和新军。
这两个军团,一个是以郤氏为主力,另一个是范氏与邯郸氏搭伙。
郤氏两堂兄弟正憋着一肚子火,一开始绝对是对着鲁国一阵乱拳狂揍。
范氏只想快点解决境内的狄人之乱,怎么都不会愿意在鲁国耗时间,肯定也是往狠了教训。
邯郸氏在上一次南征表现得中规中矩,他们估计以为搞明白了局势,不止渴望在战争中取得收获,也很愿意帮郤氏出气。
那样一看,鲁国这一次绝对是要遭老罪了。
那样子的楼令,不难让人猜测出态度。
“这、这、这……”孟孙南短时间内额头冒出一颗颗汗珠,期期艾艾地对楼令说道:“能不能不攻城掠地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