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改实为虚(1/2)
朱聿键疯狂的举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也正是他这样鲜明的性格引起了朱慎锥的浓厚兴趣。
这样一个宗室中的另类,不就是朱慎锥现在想要的么?虽说如今宗人府有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三人帮衬,此外还有秦王和晋王的支持,可这依旧不够。
秦王和晋王就不用说了,他们虽然支持朱慎锥,却实际上帮不了什么忙,充其量就是态度上的支持罢了。
至于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他们三人的忠诚没有问题,能力也不算差,可问题在于他们在宗室内部的影响力不够,要知道他们本就是低级宗室,后来因为朱慎锥的缘故这才迈入高级宗室的行列,并且协助管理宗人府。
可这样的出身根本无法震慑庞大的宗室群体,中低级宗室还好,对高级宗室就没什么作用了,哪怕背后有着朱慎锥站台,他们能做的事也有限。
但朱聿键就不一样了,他可是当初的唐王,大明的藩王之一,从爵位而言在宗室内部已是顶尖了,要论影响力也是不弱。再加上朱聿键之前仗杀两个叔叔,又调动自己的护卫北上勤王的疯狂举动,更让所有人明白这位王爷是不同常人的,这样的疯子但凡做出点什么事来大家都能理解,并且对他的态度也自然不同。
这一次把朱聿键放出来,一方面是对他之前勤王之举和忧国忧民的做法心中欣赏,不愿意看到宗室内部难得头脑清醒,又想着有些作为的一个人就此废了。
另一方面,朱慎锥现在手里需要有一个宗室中具有影响力和震慑力,能做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他们做不到的强力人物,而这个人从各方面来看朱聿键是最合适的。
有了朱聿键在宗人府,再加上他的性格和地位,许多事做起来就便利多了。到时候借通敌卖国和意图谋反再加欺君罔上的这些罪名拿下福王和潞王,甚至包括其他王爷,想来朱聿键绝对会大刀阔斧地去干,并不受任何干扰。
等到处置了这些王爷,接下来朱慎锥就会着手调整大明藩王的现状。按照大明宗室制度,哪怕福王和潞王直接卷入这样的案子,就算不杀圈禁却是肯定的,而且他们也绝对不可能继续当这个王爷了,除爵虽说是个好办法,可一旦除爵势必会引起其他宗室亲王的强烈反对,要知道大明从开国到现在除了宗室因为无嗣外除爵,从未有宗室因罪除爵的情况发生。
毕竟这可是宗室不是勋贵,大家都是老朱家的自己人,一个人犯法不会牵连到其他人,就和朱聿键一样,他当场虽然违背了朱棣定下的宗室规矩带兵北上勤王,按理说这个罪名可是不小,放在勋贵和官员身上不光得砍了他的脑袋,就连他的族人也会受到牵连。
可就算这样,崇祯皇帝对朱聿键的处置也仅仅只是贬为庶人圈禁起来,而他这一脉的唐王爵位也没除去,而是转由他的弟弟继承唐王。这还是因为朱聿键没有儿子的缘故,假如他有儿子的话,唐王爵位肯定是由他儿子继承而不是他弟弟,这就是大明对宗室的向来处置惯例。
这种惯例一旦打破,那么人人自危,朱慎锥的控制力再强也不可能这么干,因为他这样干了等于把所有宗室全部推到对立面去了。所以就算他处置了现在的福王和潞王后,福王和潞王的王爵也会继续保留,由其子或者其弟承爵。
不过这样做也不代表朱慎锥就放过这些藩王,王爵可以保留,但接下来的实封却会改成遥领,也就是说朱慎锥会借这个机会直接打破大明开国至今的藩王封地制度,以实封藩王变成普通的亲王、郡王爵位,把封地收归国有,以后王爵的延续不再和封地结合,大明王爵取消实封,这个改变才是朱慎锥真正想要的。
历代王朝中,王爵的封地遥领这种情况很多,尤其是宋朝就是这样的情况。宋朝无论是皇子还是封王的臣子们,所拥有的爵位都是虚封,而他的领地也只是名义上的遥领,俸禄按照遥领的虚封来进行折算,由朝廷发放,这样就改变了藩王实封的存在。
这种做法在宋时的南北两朝中实施的很好,而终宋一朝前后四百多年中,宗室也从未造成反叛和对皇权的损害,而且还能因为这种方式很好地控制住宗室群体,同时也避免了把宗室养成废物的结果。
朱元璋时期实封王爵,在这点上等于开了历史倒车。当然这是因为当初朱元璋时期的特殊性所至,当时的实封王爵的确起到了稳定地方,加强王朝控制的结果。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弊端不断显露出来,哪怕没有朱棣出现,以当时大明藩王掌控实权的情况来看,大明早晚会爆发藩王和皇权之间的内战,等到那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