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改实为虚(2/2)
历史上的大清在入主中原后也采取了类同于宋朝的制度,彻底取消了朱元璋藩王实封制度,改为虚封。
在大明一朝中,无论是亲王和郡王都是以国名封爵,比如秦王、晋王、燕王、辽王等等,这些王爵都是以国名为封,实封地也在其国。
秦王封在秦地,晋王自然就是三晋地了,燕王朱棣是燕云,辽王就是辽东,以此类推很是明显。
朱慎锥之前郡王爵是交城王,交城王这个爵位是他祖上拥有的,封地自然在交城。后来进位吴王,封地按理说是吴地,当然朱慎锥的王爵和其他藩王不同,他的王爵更多的只是意义象征而已,一个要当皇帝的人封在哪里根本无所谓,所要的只是一个名义。
可历史上的大清就不一样了,因为大清实施了宋朝的虚封王爵制度,就不再需要进行实封,刻意避开了实封国名的情况。
所以大清的王爵大多都不是国名,采用的是用其他字来进行替代,比如说礼亲王、廉亲王、雍亲王、怡亲王、宝亲王、恭亲王、勇毅郡王、承顺郡王等等,这些都非国名。
朱慎锥今天封朱聿键为安王,安这个字虽来源于春秋,古时安国是春秋诸侯国之一,但只是小国,无法和唐这样大国相提并论。所以封其为安王从法理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同时安这个国名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朱慎锥希望朱聿键这个安王能安心留在京师,安安稳稳替朝廷做事,不要有其他想法。
安王的封号出现,是朱慎锥目前的一个试探,也是借安王长居京师的缘故改实封为虚封的一个开端。
自安王后,大明的所有王爵以后都会逐步从实封转为虚封,而下一步要动手的就是福王和潞王,眼下大明拥有亲王爵位的有三十一人,这里不算刚刚封的安王和皇后所出的二皇子宋王朱敏澄。
这三十一人中,福王和潞王等处置后就会改为虚封,之后再借此机会处置掉一批福王系和潞王系的郡王,由此打开局面。未来,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一直会延续到所有藩王全部改为虚封的情况,而到那时候大明地方藩王的问题就能解决掉一大半,至于剩下来的普通宗室就容易的多了,宗室条例会逐步放开,普通宗室未来也无需遵守不得离开封地的强行规定,至于对宗室的一些关于种地、经商甚至读书的限制也会陆续取消,这样的话宗室问题就再也不会成为大明的负担了。
朱聿键从皇宫回到住处,还没来得及和曾氏细说进宫面君的事呢,传旨的太监就到了。
朱聿键带着曾氏连忙摆好香案接旨,传旨太监洋洋洒洒一堆话后,终于念到了关键之处,圣旨中所言,赦免朱聿键宗庶人的身份,令其重归宗册,同时勉励他当年为国之举,虽然未得旨私自勤王违背宗室制度,可当今皇帝念其忠义,不再论罪。
因为唐王爵位已有人继承,所以在朱聿键亲王身份另封其为安王爵位,同时这个王爵虽世袭罔替,属于大明亲王,但不再实封,封地遥领,按亲王俸禄定期发放。
皇帝在京师赐第,为安王府,让安王在京居住。至于曾氏本是唐王妃,如今改为安王妃,一应待遇如前。此外,皇帝和皇后还赐下了不少财物、奴仆等,令安王这些日先把家中安顿好,随后去宗人府报道任职。
宣完旨意,来宣旨的太监笑容满面向朱聿键恭喜,这时候曾氏在一旁已听傻了,她连自己是怎么站起来的,又是怎么谢恩的,就连后来是怎么回的屋都忘了。
等小半天后终于回过神,曾氏这才迫不及待地追问丈夫刚才的圣旨是不是真的?朱聿键的亲王爵位恢复了?她也再一次成为王妃,这一切不是梦吧?
直到朱聿键肯定地告诉她一切都是真的,他进宫和皇帝交谈的时候皇帝就说了此事,只是回来后没想圣旨来的这么快,他还没来得及和妻子细说呢。而且宣旨的圣旨就在手边,里面写得真真切切,这些可做不了半点假。
取来圣旨细看,等确定里面的内容一切都是真的后,曾氏高兴的不行,可不一会儿就掉起了眼泪,忍不住就抱着丈夫痛哭了起来,看着妻子喜极而泣,朱聿键心中也酸楚万分,伸手搂着妻子,任其在自己怀中哭个痛快。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