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罐头换飞机?(1/2)
第189章罐头换飞机
根据许跃新记忆,后世曾有人用罐头换来苏联的四架飞机。
自己能不能也这么干
许跃新琢磨道,暂且按下思绪继续收看新闻。
在接下来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他又收集了好几条可能蕴藏着赚钱机会的财经消息。
看完新闻,许跃新把饼干桶往旁边一放,打开写字台抽屉取出纸笔,把这些财经消息,连同之前苏联经济困难的消息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样一来,可以防止遗忘、错漏。
又啃了会饼干,直到肚子填饱后,许跃新放下饼干桶,一一分析刚才记录下的新闻。
个体户经营政策不断放宽,各地个体户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嗯,是件好事儿。
只是目前个体户的主要经营范围还是餐饮、食品和服装之类,而许跃新并不打算进军这些领域。
财政部门加大国库券发行力度,筹集基建资金
这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不过眼下建筑行业还全部是国营企业,就连包工头这一身份都得等到90年代农民工大量进城时才会出现。
至于利用不同地区之间国库券差价赚钱
那得等到1988年政策允许私人买卖国库券才行。
等于说许跃新暂时还没法利用这条消息赚钱。
许跃新一条条地看,一条条地否定,直到最后视线来到苏联物资紧张的消息上。
苏联自从建立以来,一直被轻工业短板的问题困扰。
70年代时,他们的策略是利用丰富的油气资源,出口赚取外汇,换取轻工业品解决民生需要。
近两年来国际油价下跌,石油生意不好做,苏联的日常生活用品供应就出现了紧张。
罐头换飞机的故事,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问题在于,人家能用罐头换飞机的时候已经是80年代末,而现在是80年代初。
现在的很多情况,和几年后完全不一样。
比如现在的老毛子,还不至于像80年代末那样落魄。
还有,在罐头换飞机事件中,当事人运输罐头时所寻找的是地方航空公司,因为只有他们愿意参加这样高风险的贸易。
而全国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得等到1984年才会在厦门成立……
……
总之,虽然只是隔了短短几年时间,但各方面条件都大不相同。
许跃新认为自己可以将罐头换飞机事件作为启发,靠着走以物易物的路子赚钱,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根据当下条件制定出一条全新的思路,才能在这种以物易物的贸易中获得成功。
许跃新沉思道。
而做任何事的第一步,都是找到对的人。
特别是和苏联做生意。
苏联对于对外贸易实行严格管控政策,只有找到能说得上的话的人,才有可能打通这条贸易之路。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找到这个人
许跃新想了又想,最后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都要去老莫吃两顿饭。
老莫作为当前京城唯一的俄餐餐厅,不乏驻华的苏联人员光顾。
在那里待一阵儿,想必能寻找到机会。
定下主意后,许跃新立即行动,真的拿老莫当成家,每天在那吃起了饭。
哪怕满课的时候,他中午也必定骑摩托车离开学校,前往莫斯科餐厅。
有时,他还会带着陈巧巧一块去吃。
时间一长,陈巧巧也起了疑惑。
“怎么天天来这吃啊”
回家的路上,陈巧巧奇怪地向许跃新问道。
许跃新微微闭上眼睛,摇摇头俨然一副得道高人的姿态。
“天机不可泄露。”
许跃新神定气闲道,把陈巧巧给逗乐了。
“瞧你,是诸葛亮转世,还是刘伯温投胎啊”
“跟我还玩起保密了。”
“你想知道”
许跃新指着自己脸上道,“现在这亲一口。”
“噗。”
“大庭广众的,也不害臊。”
陈巧巧抿着嘴笑道。
等回到国公府,两人往正院走去。
这时,陈巧巧快步走到许跃新面前,扶住他的肩膀,仰起脸蛋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能告诉我了吗”
“能,当然能。”
许跃新呵呵一笑,在陈巧巧脸上也亲了一口道,“你是我的好媳妇儿,我瞒谁都不能瞒你。”
接着,他把自己打开苏联市场的想法告诉了陈巧巧。
“点子是不错。”
陈巧巧听罢认同道,“方案也可行。”
“就是来回跑可能费点时间”
“我尽量用假期的时间做。”
许跃新想了想后说道。
现在是12月,距离放假不远。
等到贸易的事有个眉目,估计得寒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