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罐头换飞机?(2/2)
到时候正好空出时间。
将贸易计划告知媳妇后,许跃新依旧继续每天在老莫吃饭,中途还真就认识了几位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这至少是个可喜的进步。
许跃新每次遇到这几位工作人员,都会请他们吃饭,和他们聊天。一来二去的,双方逐渐熟悉,工作人员开始向他透露一些目前苏联的真实情况。
根据他们的消息,苏联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太好,自70年代末停止增长以来,近两年已出现衰退势头。
像面包、香肠等基本食品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所以,还没有到实物短缺的地步,对吧”
一天,许跃新听工作人员介绍完莫斯科排队的情况,向他问道。
“紧俏归紧俏,不至于短缺。”
名叫阿廖沙的工作人员如实回答道,“只要愿意排队,总还是能买得到的。”
听到这,许跃新内心深呼一口气。
幸好,他当初考虑到了目前和80年代末情况的区别,没有刻舟求剑去准备罐头。
否则就要砸手里了。
“那你们目前最缺的是什么”
许跃新追问道。
“最缺的……大概就是高质量的汽车、电子产品。”
“拉达牌汽车,车把手一拽就掉。b2牌电视机,画面效果差,还动不动爆炸。”
阿廖沙苦笑道,“从干部到一般公民,都在想办法弄到进口汽车、电视机。”
“当然你知道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搞得到。哪怕是我这样的驻外干部,也会因为级别不够,无法得到进口电视。”
讲到最后,他两手一摊,露出无奈的神情。
“等你熬上去,就能搞到想要的电视了。”
许跃新呵呵一笑,安慰阿廖沙道。
而他的脑袋瓜子,已经在全速开动了。
他搞不到汽车,也无法成批量供应组装完毕的进口电视。
不过,有一样东西他倒是可以提供。
芯片,用来制造电视的成熟制程芯片。
欧美日韩常年封锁苏联,限制科技产品出口,导致他们出现一车难求,一电视难求的局面。
如果能把作为电视机核心部件的芯片卖给毛子,那岂不是能赚取暴利
想到这,许跃新心动了。
不过心动之余,他没有忘记询问一些问题。
“我知道你们由于受封锁,无法进口造好的汽车、电视机。不过你们为什么不进口一些零部件自己组装”
在从事一项明显有利可图的生意前,必须搞清楚为什么别人没有做这项生意。
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坑。
阿廖沙尴尬地笑了笑。
“这个,你自己去了解一下,应该能知道。”
他神色闪躲地答道。
许跃新从阿廖沙不自然的神态中读出了些什么。
肯定是因为外汇短缺吧。
自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石油价格走低后,苏联的外汇储备就日渐枯竭。
乃至于发展到解体前夕时,出现了想买罐头都付不出美元的情形,需要拿飞机去换。
如此宝贵的外汇,自然轮不到电视机、进口汽车等非民生必要物资使用。
这正好契合许跃新的以货易货计划。
“好的,恕我唐突。”
许跃新礼貌地同阿廖沙说道,接着抬手看一眼劳力士腕表,“我有事得走了,咱们下次再聊。”
说完,他上前付了账单。
“我也要回使馆。”
阿廖沙跟在许跃新身后道,内心对他观感很不错。
起码……他很舍得钱,每次吃饭都是他付账。
离开莫斯科餐厅,许跃新考虑起下次该如何跟阿廖沙打交道。
在苏联,外交和对外贸易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经常有官员在两个部门之间轮换。
后面,他要直接问阿廖沙是否认识外经贸方面的领导,进入贸易主题。
需要斟酌的,则是问法,免得阿廖沙以为自己居心不良被吓跑。
至于为什么以前没问,则是因为许跃新觉得火候没到。
贸然去问,反而不美。
数日后,许跃新又一次在莫斯科餐厅“偶遇”到阿廖沙。
和以前一样,许跃新和阿廖沙再次两桌并一桌,同阿廖沙把酒言欢。
“兄弟,以前都是你坐庄,今天该轮到我了。”
菜上齐后,阿廖沙再次将酒杯斟满,高高举起道,“否则今天不请,以后就该没机会了。”
许跃新心里咯噔一下。
“此话怎讲”
他同样举起酒杯,面色沉静道。
“我即将期满回国,今天应该是我和你的最后一次聚会。”
阿廖沙露出遗憾的笑容道,“真可惜,刚遇到像你这样投机的朋友。”
他要回去了啊。
那看来必须在今天挑明,和他谈以货易货贸易的事了。
听到阿廖沙的答复,许跃新立即反应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